归母公司净利润下滑,2018Q1业绩预减
2017年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为40.66亿元,,同比去年-19.51%,主要受到公司传统汽车业务收入有所下滑的影响,给公司盈利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但新车型宋MAX上市后市场需求强劲,有望带领公司传统汽车业务逐步走出低谷,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毛利率24.3%,同比下降3.9%,毛利承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87亿元,同比增长445.04%,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财务费用23.14亿元,同比增长89.4%,主要是汇率变动及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显示Q1净利润下滑75%~90%,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季度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强劲增长,但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影响,该业务尤其是电动大巴部分盈利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下滑,给公司整体盈利带来较大压力;此外,传统汽车销量预计实现较快增长,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传统汽车业务的盈利水平。
新能源车销量优势缓冲补贴退坡影响,下半年将推出多款新车
2017年汽车业务收入约为566亿元,同比下降0.7%,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人民币390亿元,同比增长12.8%,占集团收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6.9%。2017年全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超过11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实现连续三年排名全球销量第一,商用车和乘用车在整体市场下降的情况下仍实现较好的销售表现,新能源车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传统燃油车方面,年内实现销量约24.5万辆,同比下降24.62%,销量及收入有所下滑,盈利增长受到阻力,但新车型宋MAX上市后市场反响强烈,上市第4个月的月销量已破万,预计成为2018年主要增长动力之一,期待带领公司传统汽车业务触底反弹。
比亚迪多款重量级车型于2018年陆续上市,包括全新一代唐、秦车型,紧凑型纯电动SUV和宋MAX的新能源版,叠加DragonFace新造型设计获市场肯定的影响,比亚迪有望迎来全新产品的新周期。
电池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年底产能进一步扩大
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开发了高度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分别应用于电动商用车和电动乘用车领域。截止2017年底,公司动力电池的总产能为16Gwh,其中三元电池产能约6GWwh,磷酸铁锂电池约10Gwh,年内公司还会继续扩产10Gwh的三元电池,年底总产能将达到26Gwh。作为国内第二大动力电池生产商,2017年比亚迪电池出货量占到市场份额的17.8%,仅次于CATL,产能利用率更是高达69%,远高于行业水平。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已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并通过动力电池产能的快速扩张建立起领先的规模优势。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发展稳定,营收占比逐渐攀升
2017年公司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超过400亿元,同比上升约3.53%,营收占比达38.2%,该业务毛利率13.1%,同比增长3.1%。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金属部件业务持续较快增长,为公司带来良好的利润贡献。公司继续成为全球领导品牌手机厂商旗舰机型的金属部件主要供应商,玻璃和陶瓷业务也取得积极进展,共同推动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将实现平稳发展。
盈利预测和估值
我们预测2018,2019,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77.5亿元、1489.4亿元、1802.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5.82亿元、81.17亿元、100.06亿元,EPS分别为2.4元、2.98元、3.67元,当前公司股价为61.30元,对应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PE为25倍、21倍、17倍。综合考虑,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市场整体放缓,新车推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