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时代的落寞
非标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过严监管的低谷,但历史上从未有任何时刻,能让市场对非标的未来抱有如此悲观的预期。在如今新一轮的监管浪潮下,作为影子银行与广义基金好“伙伴”、传统银行融资重要补充的非标,可能正处于最为艰难困顿的时期。
我们总结了四大类非标的主要业务模式,包括信贷类非标、票据类非标、股票质押式回购与明股实债,并对2017 年末以来对非标的监管政策做了简单的梳理与回顾。
在严监管的环境下,非标缩量在所难免,今后的业务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将长期限的非标资产拆解为若干个能够不断续接的短期限融资计划,来匹配短期限的负债。
二是不改变非标资产的性质与期限,而是选择在产品端下功夫,比如仍然发行长期限的封闭式或定开式的资管产品来对接长期限的非标资产,但建立流转平台使长期限的理财产品流转起来,从而便于投资者的及时变现与退出。
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变相缩短期限的方法,能够满足银行、融资方与投资者三方的要求。
风险提示:监管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