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打响,最终可否避免战争?
3月23日凌晨,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计划对500-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直观上来讲,美国发起贸易战的目的是限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美国争取到短期利益,从而为中期选举拉票。长期来讲,中美贸易战必然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中国变得强大,将不可避免的会冲击已有的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单边主义。面对这种冲击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有效遏制来避免冲击,对美国而言自然是上上之策。
中美贸易战对双方以及全球都会造成影响。对中国而言,贸易战在短期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对美国出口依赖度高的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中国很可能在农产品领域对美国进行制裁,这样可能会推升通胀水平;在中长期,中国外需势必受到影响,但同时也促使中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内需。对美国而言,美国部分行业以及消费者利益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如何去应对这种冲突?进一步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拓宽投资领域,让这些资本家搭上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列车,并且从中能够分取到他们所期望的红利,经济体做到“我中有你”,那么他们的政府自然不会对中国做出偏激的政策。利益所在,心之所属!开放金融领域的核心是要实现金融资本脱虚就实,而不是在金融体系自娱自乐,制造风险。实体经济发展了,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强大了,国家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才可以说是实现了复兴。
美联储加息且关注通胀,中国央行上调OMO利率跟随
3月22日凌晨,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上调至1.50%-1.75%。良好的经济数据为本次加息提供了支撑。此次加息符合逐步加息的进程,过慢加息将对经济构成风险。同时,会议分别上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速,下调今后三年失业率,上调明后两年核心PCE增速。“点阵图”显示全年预期加息3次,4次概率增大。对此,中国央行上调7天期逆回购5BP,主要是防范汇率风险、传递稳杠杆信号以及修复市场扭曲,小幅加息符合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
财政收入大增,支出结构优化
1-2月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5.8%,高于去年同期(14.9%)和全年水平(7.4%),主要受税收收入增长较多的影响。整体来看,受春节效应和经济增长超预期的提振,1-2月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考虑到1-2月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中长期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与此同时,增值税将按三挡并两档方向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续财政收入将面临一定的压力。1-2月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16.7%,支出结构有向创新驱动、民生等领域倾斜的趋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与政府供应土地面积和开发商拿地速度的回落有关。
一周高频数据观察
高频数据显示,上周部分行业需求有所改善,北方市场水泥价格上涨,南方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公路物流整体需求平稳。但仍有较多行业需求释放缓慢,钢材、铁矿石、电厂煤炭库存高企,价格下跌。汽车消费增速回升,主要受高基数影响,从绝对量来看,汽车消费未见明显上升。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跌,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美贸易战打响,中方可能在农产品领域制裁美国,这样可能会推升国内通胀水平。由于月末财政支出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月内资金面宽松,央行一周实现货币净回笼3200亿元,但跨季资金面偏紧,DR014大幅上涨。
风险提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