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被否后至少运行三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2018年2月23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明确了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的监管标准。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
加速解决“IPO堰塞湖”问题。证监会新规或将成为IPO新的动态机制中的一个比较严厉的措施,用以防止企业变相、连续、低效的IPO申报。一方面让符合标准的企业可以尽快上市;另一方面,让质量不够优质的企业知难而退,取消排队或者撤回资料。既保证过会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解决了IPO“堰塞湖”问题。
企业IPO申报更为谨慎,严控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严把上市质量关初衷不改,从源头入手,制定新规。在IPO发行审核趋严、过会率下降的背景下,一批拟IPO企业折戟发审会,在新规限制下,这些IPO“失意者”意图通过借壳曲线上市之路基本被堵死。该政策旨在严格把好A股多个上市入口质量关,严防变相“带病”上市,切实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
为后续的退市制度及注册制作准备。新规出台,IPO审核标准会越来越严,过会率较低,以控制增量,尽量减少新的“大小非”产生。在IPO注册制之前,监管层一定要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健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树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为后续的退市制度及注册制作足准备。
未来投资方式将有所改变:价值投资或成主流。新规出台,在整个资本市场加强监管、业绩越来越真实的情况下,资金的偏好已经越来越被优质企业所吸引,这一切的指向,都是价值投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未来上市的企业的价值会越来越高,而从投资的角度同样,奠定了价值投资的基调。因此我们预计坚持价值投资,选择优质成长的企业,在适当的估值买入或卖出,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投资方式。 新三板IPO项目审核更加严格。证监会提出IPO被否企业三年内不得借壳上市,此举虽是为了规范主板市场的并购重组行为而提出的,但新三板市场也受到了一定打击。由于新三板交易并不活跃,要想顺利退出概率很小,IPO、被收购、借壳上市是仅有的几条有效退出通道,如今新规的出台令很多新三板企业措手不及。 IPO审核机制日益规则化。应更加透明、稳定,若要形成稳定的预期,则需规则更加明确,标准更加清晰。这样我们才能以市场化和国际化为方向,加快中国资本市场体系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健康升级,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从而更好的降低金融杠杆,彻底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