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3月9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2.9%,回升1.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2%,提升0.6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3.7%,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回落0.4个百分点。
CPI大幅回升源于低基数、春节效应和寒冷气候
2月CPI同比大幅上涨,自去年1月以来首次突破2,主要原因是:第一,去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蔬菜供应充足,导致鲜菜价格超季节性下跌26%,造成食品价格基数偏低;第二,今年2月多地降雪、气温偏低,影响鲜菜等农产品的生长和储运,市场供应不足,春节期间需求旺盛,导致农产品特别是鲜菜价格大涨,从而推升食品价格上涨,拉升CPI约1.24个百分点;第三,春节期间旅游人数增加,飞机票和长途汽车票价格分别上涨19.7%和5.8%,进而推升交通价格。第四,CPI翘尾因素约占0.97个百分点,高于上月及去年同期。
寒冷气候和春节效应推动食品价格上涨
2月份食品价格显著回升,其中,鲜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18.1%,同比上涨17.7%,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47个百分点,春节效应和寒冷气候共同导致鲜菜价格大幅上涨,高频数据显示,随着节后需求回落,蔬菜价格明显下跌。猪肉价格同比下降7.3%,春节效应并未带来猪肉价格显著回升,主要因为屠宰企业压价明显,造成养殖户恐慌性抛售,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猪肉价格下跌,高频数据显示,3月猪肉价格继续下跌,已经跌破19元/公斤,整个市场依然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春节效应推动服务和消费价格上涨
2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5%,较上月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6%,提高1.3个百分点。从细分项来看,医疗保健价格连续5个月回落,显示公立医院改革导致医疗保健涨价效应继续放缓。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5%,主要受春节期间出行人数大幅增长的影响,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分别上涨2.2%、3.7%,四项合计拉动CPI上涨约1.74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劳动力成本及收入的上涨,将对消费和服务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PPI-CPI剪刀差收窄,通胀整体可控
2月份PPI环比下降0.1%,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7%,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约占3.5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占0.16个百分点;生产资料同比上涨4.8%,回落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上涨0.3%,和上月持平,生产资料涨价趋缓为PPI上涨主要拖累项。2月PPI继续下行,与2月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下跌6.3个百分点相一致。 分行业看,选取的30个行业中,7个行业价格涨幅扩大,扩大最多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扩大1.1个百分点;3个行业价格和上月持平;20个行业价格涨幅收窄或降幅扩大,收窄最多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收窄3个百分点。
虽然去产能推进、环保督查和翘尾因素将对价格形成支撑,但随着高基数及需求走弱的影响,预计2018年PPI同比涨幅逐步回落,这也令PPI向CPI传导的压力进一步减轻。同时,1-2月CPI累计同比上涨2.2%,属于温和上涨。短期来看,随着气候变暖和春节效应退去,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下降,3月CPI缺乏大幅上涨的动力;中长期来看,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背景下,叠加基本面趋于走弱的影响,国内需求端的相对不足仍将制约CPI的大幅走强。整体来看,全年CPI预计温和上涨,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不过政府工作报告对CPI的预期目标仍为3%,这主要是考虑到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将CPI留有余地有利于充分应对国内外意外因素的变化。
风险提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