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宏观专题:“去杠杆”下的股市趋势分析

来源:上海证券 作者:胡月晓 2018-02-13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紧货币”的非周期性

中国的“紧货币”政策基调,并非来自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经济周期调控需求,而是出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经济转型需求,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要和不可分割部分。偏紧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商业环境的竞争程度,因而也是中国经济进入追求质量阶段后的必然选择。

“去杠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不发生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去杠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对“宏观杠杆”而言。对于“微观杠杆”,短期内的成效只能是部门间的“转杠杆”,或者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资产泡沫会产生微观杠杆率的明显下降,但资产泡沫本身通常是“宏观杠杆率”快速提升的结果。“去杠杆”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实是一项不轻松的任务,它处在宏观政策的核心位置,是一个长期性的持续过程。

紧货币并非利率上涨根源

2017年货币利率的持续上涨,是央行数次标准加息(上调储备货币标准工具利率)和储备货币投放渠道改变,致储备货币利率抬升的结果。2015年-2017年,新渠道占储备货币的比重分别为10%、20%和30%,新渠道中MLF和PSL是最主要的增长途径;按此推算,新渠道投放比重每提高10%,等于标准加息30BP,即2017年在年初工具本身加息的基准上,投放结构改变还隐含加息30BP。难怪债市跌势不止!

紧货币利于中国经济转型

偏紧的货币压力,通过提高经济体系整体的竞争压力,会提升产业政策效能。在竞争压力提升后,市场自然会自动选择方向,哪里有比较优势,哪里有增长空间,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自然会流向该领域。大家都知道,市场开放通过提高竞争度,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在已经开放的情况下,偏紧的货币会使竞争压力再加码,从而促进经济转型更快进行。

资金流向决定股市方向

经济转型时期,宽松货币不仅不利于经济目标实现,而且因推升了资产泡沫,反而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因此,从经济逻辑上看,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紧货币并不构成中国股市制约因素。利率高是否对股市产生压制性的影响,要看其对经济和资金流向的影响方向及力度。中国过度投放的货币大都堆积于房地产领域,在当前的楼市发展环境下,调控政策实际上在致力于从中挤出资金;而资产管理市场在经历了前期的高速扩张后,目前正处规范整理时期,规模增长大幅度放缓甚至停滞。此时从地产挤出的资金,大部分将流向股市。随着未来投资的企稳,中国经济稳中偏升态势将愈加明显,经济稳中偏生局面将造就中国股市持续向上基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