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推荐理由:
1、一体化生产模式降本成效显著。截至2017上半年,公司养殖业已基本形成从育苗、养成、加工到销售一体产业链,海参苗完全自给自足,无需对外购买,同时养成环节不用投饵,一体化生产模式的实施对公司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成本降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至今,在海参行业整合调整、参价波动起伏较大(2016年鲜海参年平均对外销售价格 89.25元/公斤,同比减7.59%)的背景下,公司综合毛利率和养殖、加工业毛利率均保持持续稳步提升,原因主要归结于一体化生产模式造就成本端的改善。2016年公司水产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毛利率分别为43.61%、8.95%,较上年分别提升10.07和5.10个百分点,2017年公司盈利能力继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3.61%,较2016年大幅提升约12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司产业链优势明显,随着“育苗- 养成- 加工- 销售”一体化生产模式的继续完善,公司成本压力不断释放、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2、海参行业回暖,利润空间拉大。目前,海参大宗价为126元/公斤,在维持近两月120元/公斤的次高位后延续涨势,公司2017上半年鲜海参平均对外销售价格112.6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28.68%。海参行业尚处于产能结构调整期,产能恢复较慢,同时需求端增速提升。随着“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时代的到来,包括海参在内的多数海珍品已回归大众消费,国内海水养殖业产值增长不断加快,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海水养殖业总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6.90%,远高于15年4.34%的同比增长率,增速提升。综合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参价有望在供给收缩、需求拉动下延续涨势。我们判断公司在成本控制效果显著、海参行业持续回暖的情况下,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拉大。
3、加大渠道拓展力度,向营销服务型企业转变。公司不断加大渠道拓展力度,2017上半年国家商务部正式公示了公司获得直销经营许可证,公司海洋大健康青岛直销中心也正式开业。截至2017上半年,公司共经营300多家海参连锁店、多家电商平台商城以及电视购物平台,同时引入直销渠道与现有渠道相辅相成,市场迅速打开,公司正逐步完成由“生产加工型”向“营销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公司食品加工业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43.16%提升至2016年的51.36%,根据公司2017上半年鲜海参捕捞收入同减65.35%(销量同减39.54%,参价同增28.68%)粗略判断,公司食品加工业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目前,公司海鲜捞饭餐厅共4家正常经营(北京3家:平安金融中心店、望京SOHO、回龙观华联商场;威海1家:威高广场),共两家正在装修(北京西站西新隆商场对面、济南山大路136 号),目前处于推广初期,尚未贡献利润。海洋餐厅作为公司战略重心,是营销服务转型的核心切入点,未来“好当家海洋捞饭”将通过自营+连锁的模式推向全国市场,一方面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从而带动其他营销渠道的发力。
4、养殖和捕捞业稳步扩张,生产端支撑强劲。随着公司渠道拓展力度的不断加大,下游“出口端”持续向好,带动食品加工业收入的不断提升,公司实现业绩稳步增长的前提是保证生产端的发展可持续。养殖方面,目前公司拥有5万亩的围堰精养殖海域,水质较好并且稳定,海参附着器累计投放 8000多万根,规模在业内首屈一指。捕捞方面,公司以对内销售转入加工为主,2017上半年公司共捕捞海参2459.85吨,仅对外销售963.32吨,对内销售占比60.84%。2017上半年公司共投资 2.24 亿元建造8艘远洋鱿鱼钓渔船,总渔船数达45条,未来将继续保持稳步扩张趋势。我们认为,公司养殖资源占优、规模庞大以及以对内销售为主的捕捞业务稳步扩张,这将有效支撑公司食品加工和终端销售的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及评级:考虑到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向好、养殖资源可持续、捕捞规模稳步扩张、终端渠道布局日渐完善,我们预计公司17-19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04元、0.04元、0.06元。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极端天气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规模扩张不及预期、渠道拓展不及预期等。
核心推荐理由:
1、收入下降,主业利润、扣非盈利增长:2017上半年年公司实现收入8.7亿元,同比减少14.72%,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16.07%,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3466万元,同比减少12.87%。扣除非经常性后损益3919万元,同比增长13.23%。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4827万元,同比下降24.28。去年非经常性损益体现在资产置换处置长期资产利得。
2、成本下降大于收入下降: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亿元,同比下降14.72%。与此同时公司营业成本6.43亿元,下降22.29%。从销售费用上看,上半年2901万元,较上年同期提高58.79%。这显示公司借助自己的销售平台加大了产品的销售力度。我们判断公司收入下降的原则一是市场因素,二是产业整合因素,尤以后者为主。
3、苦练内功,强基健体:今年以来公司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根本任务,突出专业龙头带动、融资功能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效能提升四个着力点,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公司有效实行“退休退地”政策,制定完善统一经营管理办法,土地分散状态有明显改善。同时,产品统一经营得到大力推进。进一步深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分公司、种植户之间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盟约关系。各分公司主动向市场寻求订单,大力开展产品统一经营,逐步建立自己稳固的销售网络。而且公司目前农资统一经营基本实现全覆盖。各公司对主要农作物种子、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的统一供应比例基本达到了100%。除此之外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集团管控力度也得到加强。
4、公司未来业绩弹性大。尽管公司近年发展遇到不少的困难,下行压力较大,但随着公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产业水平的提升,内部管理不断提升,以及抗风险能力的改善,特别是公司在啤酒花、果品、苜蓿和马铃薯方面的布局未来几年将开花结果,加之这些经济作物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在通胀大背景下无论是业绩提升还是市场机会都将大为改观。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1/0.13/0.17元。考虑到公司好食邦发展潜力较大,我们维持对公司的“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国家相关农业政策不利变化、战略合作不顺利、管理团队的变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