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杠杆大挪移。
2001年至今的三次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第一次在2002年到2008年,驱动力来自于欧美国家加杠杆,中国是受益者。
第二次是2010年到2011年,中国政府部门、家庭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以及欧美政府部门加杠杆,但由于欧美家庭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去杠杆,经济和贸易复苏持续的时间较短。
第三次开始于2016年三季度,驱动因素是欧美政府加杠杆和中国在金融危机后的持续加杠杆,创造的需求修复了欧美国家家庭和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但是由于还没有出现持续的主动加杠杆,意味着这一次的经济和贸易复苏,可以改善的幅度和持续时间都是有限的。
对中国而言,出口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站在现在的时点,中国仿佛又回到了2002年,依托欧美国家需求的回升拉动中国外需,以此支撑经济增长。
但遗憾的是,世界变了,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的思潮开始涌现,欧美国家都加大了贸易保护。中国也变了,人口结构变化,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租金上升,供给收缩下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优势大幅削弱。出口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也可能已经过了高点。
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一轮短暂的经济和贸易复苏中,中国出口可以改善的空间有限。中国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技术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华为。
二是在传统市场外,开辟新的市场,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
三是维护汇率的相对稳定,持续走强和贬值的人民币都不符合中国利益。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增加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成本,从而减少资本流动对汇率的扰动。
风险提示:贸易保护主义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