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新晋霸主,产能规模全球第一:公司16年负极材料出货量位列全球前三甲,今年成功并购湖州创亚,年内将实现有效产能6.8万吨,成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负极材料企业,问鼎负极行业世界龙头。同时公司产品覆盖高容量、长寿命、高功率石墨负极及中间相碳微球、硅系负极材料等全系列负极产品,客户覆盖ATL、LG、三星等国内外一线电池企业并配套BENZ、BMW等国际一线整车企业,行业领先者地位稳固。
技术创新常领先,新品探路,高筑墙: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中间相炭微球产品量产化的企业,在人造石墨领域率先推出FSN等多款高容量、长寿命负极材料产品,研发实力突出;公司作为全球少数实现硅系负极材料量产出货的企业,2016年在日本、韩国获得硅系负极国际专利两项,打造技术壁垒,将率先受益TeslaModel3量产带来的硅碳负极放量进程。
一体工厂石墨化,掌控核心,广积粮: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非物料成本占比高达80%,其中石墨化工序占比超过25%,是负极材料核心工艺之一;石墨化工序具备高能耗、高投资壁垒。公司现有7000吨石墨化产能,公司新建宁德、包头工厂均为一体化生产基地,配套石墨化产能享受能源价格优势,单吨能耗成本下降达到1500元,规模化成本控制能力突出。
投资建议:公司并购湖州创亚,产能规模达到6.8万吨问鼎全球负极龙头;
新建宁德、包头一体化生产基地,扩建规模15万吨配套石墨化工序,享受能源价格优惠,成本控制能力突出;硅碳负极率先量产并打造国际专利壁垒,直接受益硅系负极材料产业化加速。考虑到人造石墨负极涨价带来的公司产品盈利能力恢复,石墨化能力扩建带来的成本优势提升,以及硅碳负极量产化加速,我们上调公司17/18/19年盈利预测EPS分别为0.72/1.04/1.45元(前值0.69/0.93/1.18元),对应9月1日收盘价PE分别为30.4/21.0/15.1倍,上调评级由“推荐”至“强烈推荐”。
风险提示:负极材料涨价低于预期、硅碳负极供货低于预期、产能扩建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