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收入8.63亿,同比增长58.58%;归母净利润0.66亿,同比增长76.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66亿,同比增长78.46%。
投资要点
将汇兑损益纳入考虑后增速超过100%,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8.63亿,同比增长58.58%;归母净利润0.66亿,同比增长76.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66亿,同比增长78.46%。单季度来看,Q2实现收入5.82亿,同比增长36.26%;归母净利润为0.63亿,同比增长27.5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63亿,同比增长26.52%。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有3100万欧元的短期借款,由于上半年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一路上升(7.3上升至7.8,涨幅为6.85%),为公司带来0.14亿汇兑损益,如果将该部分汇兑损益纳入考虑,公司实际归母净利润约为0.80亿,同比增长116.22%,基本符合预期。分业务板块来看:
环境修复收入为2.60亿,同比增长161.00%,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公司土壤修复项目集中释放,且毛利率相对较高,因此该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6.76个百分点,为32.45%。
工业环境收入为3.78亿,同比增长47.60%,增长主要来自于收购的危废项目,且由于危废业务毛利率较高,使得该板块毛利率增长4.15个百分点,为31.31%。城市环境收入为2.25亿,同比增长19.27%,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该业务毛利率下降6.10个百分点,为21.36%。
期间费用率相对平稳,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1)公司上半年期间费用率为19.37%,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平稳(去年为18.87%),其中销售费用为0.30亿,同比增长34.15%;管理费用为0.95亿,同比增长42.61%;财务费用为0.42亿,同比增长209.09%,主要是由于银行借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以及汇兑损益。2)经营性净现金流为-0.49亿,与去年同期相比(-2.51亿)显著改善,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大对于应收账款的催收以及收购危废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良好;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3.90亿,主要是由于对外收购和BOT项目建设支出增加。
新增订单规模低于市场预期,静待下半年表现: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上半年新增订单总额为12.57亿,同比下降27.47%;其中环境修复为3.73亿,同比下降67.71%;城市环境为0.81亿,同比下降56.45%;工业环境为8.02亿,同比增长104.59%。总体来看,上半年订单数量和规模低于市场预期,我们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土壤修复行业政策和标准不断规范完善,相比之前粗放式发展,新订单释放速度有所放缓;2)新的土壤修复项目普遍规模较大,因此业主形成订单的决策时间较长、落地进度较慢;3)高基数原因,去年同期取得订单较多,且项目在上半年集中落地。
可转债已获受理,多渠道募集资金资金到位助力未来3年高成长:公司公告,发行8.40亿可转债事项已获证监会受理,同时,公司在6月份已经公告拟申请非公开发行12亿绿色债,考虑到可转债平均发行周期为220天、绿色债平均发行周期虽不明确,但我们判断目前在再融资新规约束下,监管部门对可转债、绿色债支持力度加大,发行周期有望缩短,我们估计募集资金有可能于年底到位,届时公司有望突破资金对于业务开展的限制、进一步打消市场对于公司资金缺口的疑虑、为未来3年业绩高增长提供充分助力。
土壤修复行业利好不断,“土法”出台有望快于市场预期:6月21日环保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土壤司司长邱启文和研究员林玉锁在会上表示《农用地土壤环境标准》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正在修订中,计划年底前出台。结合近期土壤修复行业热点事件不断: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在北京召开、《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于7月1日起施行、《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将于月底提交人大审议等,我们预计年内《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进程有望快于市场预期,公司作为土壤修复行业龙头有望率先获益。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1亿、6.12亿、8.63亿元,EPS分别为0.61、0.92、1.30元,对应PE分别为23、15、11倍,公司目前由于重大资产重组处于停牌状态,复牌后我们再给予具体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空间释放不达预期、政策出台慢于市场预期、订单释放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