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8月29日公司发布了半年度报告:公司营业收入3.1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0.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4.52%,基本每股收益-0.36元/股。
事件二:2017年 1-9月预计的经营业绩情况:净利润(-1.9)~(-1.5)亿元。
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鸡价有望持续高位,预计公司将迎业绩拐点。
17年H1父母代和商品代鸡苗价格持续走低,H1公司父母代鸡苗出栏约400万套,小幅亏损;H1商品代鸡苗市场平均销售价格约1元/羽,出栏约1.1亿羽,单羽亏损约1.1元,导致亏损约1.2亿元。商品代鸡苗价格自6月以来持续上涨,根据白羽肉鸡产业信息库统计,截止8月29日商品代鸡苗3元/羽,父母代鸡苗18元/套,三季度公司商品代鸡苗销售有望实现大幅盈利,预计下半年出栏商品代鸡苗约1.2-1.3亿羽,父母代鸡苗出栏600-700万套,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目前供给端来看,根据畜牧业协会统计数据,在产父母代存栏从17年4月初高点的约1600万套,降至8月中旬的约1400万套。对于目前价格维持高位的持续性,一方面我们强调跟踪父母代销量数据(可以过滤掉祖代换羽因素),父母代销量是6个月后在产存栏量的新增量,父母代销量从16年9月起大幅下降,已连续三个季度低位运行,回到09-10年水平,从父母代销量看在产存栏新增量并不多,奠定长周期基础。8月份以来,山东地区因环保禁养区毛鸡养殖户拆迁影响毛鸡供应,推动毛鸡价格上涨至4元/斤以上,目前屠宰企业库存低位,推动下游终端价格持续高位。需求端来看,三季度鸡肉需求为传统旺季,经销商因节假日的提前备货,以及学校开学等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刺激下,下半年禽链价格有望维持高位,预计公司将迎业绩拐点。
2、17年祖代鸡引种量预计大幅下滑,奠定长周期基础。
我国白羽肉鸡祖代产能由国外引种,引种国禽流感是导致引种量减少的根本原因。15年至今,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相继封关。从14年开始引种量持续减少,15年引种约70万套,与14年的119万套相比下降40%,16年全年引种量64万套,同比下降8.57%,创十年新低。
到目前为止17年能供种的仅剩新西兰,根据卓创资讯预计,新西兰供种能力在45-50万套之间。参考禽链周期上一轮周期(10-11年,同样存在换羽因素),08-10年引种量分别为78、97、97万套,若17年下半年没有新增引种国,我们预计全年引种量约50万套,因此15年以来引种量连续大幅下降奠定了长周期基础。
3、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活力。
公司已于2017年5月17日完成股票期权首次授予登记,向182名中高层和技术(业务)人员授予1401万分股票期权,约占公司总股本4.20%,行权价格为33.10元。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覆盖面广,有助于广泛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公司凝聚力,更显示了公司对未来几年业绩增长的良好信心。其中预留299万份,占比17.59%,对公司未来引进和储备优秀人才预留了激励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祖代鸡养殖企业之一,不仅高度受益于供给收缩带来的行业景气,也具备持续超市场预期的潜力。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公司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公司业绩高增长可期。预计17-19年公司净利润0.48亿、3.06亿、5.77亿元,对应EPS 0.14、0.91、1.71元,6个月目标价35元,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禽流感疾病风险;价格下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