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征求意见稿)》,第一次以文件方式针对原料药的价格垄断行为发表意见。
双面受压的普药制剂。由于药品生产批件审批的历史问题,普药制剂批文众多,格局分散,而上游原料药企业则相反批文较少,而且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原料药生产已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因此,在供需博弈中,原料药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更易形成价格垄断。从发改委近年查办的案件来看,原料药涨价2~3倍的品种,上游原料药实际生产企业往往只有三四家,而下游制剂企业批文多达上百家。所以普药制剂低价竞争加上原料药成本的暴涨,使得普药企业双面受压,除非价格垄断破除,下游制剂企业几乎无法生存。
原料药小品种早已提价,大品种还在周期轮动。市场对于原料药的价格垄断较为陌生,因为已经上市原料药企业多经营大品种,如抗生素中间体和维生素,价格周期波动较大,过去的景气周期太短。而垄断提价在小品种其实已经较为普遍,上市公司中很少有小品种原料药,发改委查办的品种中,销售额普遍千万级别。原料药小品种提价体量小,供应集中,垄断提价的基础好,文件指出的十种横向垄断方式其实在小品种原料药价格垄断中均已普遍。
品种众多,垄断难以查证。垄断调查无论涉及国内还是国外进出口,涉及举证和诉讼等诸多环节,涉及产业链各环节利益的协调,都面临各种难题。虽然发改委文件认定的垄断协议也包括了书面、口头、邮件、微信、短信等方式,但实际上原料药垄断提价更多是隐蔽的,举证繁琐。此外,原料药品种众多,垄断调查单品种分析非常困难,也将会此文件政策落地实施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而目前发改委要求查办的重点方向是基本药物中出现短缺的品种,这些品种多存在供应短缺问题才正式引起关注。
周期性品种,垄断难以界定。对于周期轮动的品种,其波动主要受市场供给和需求变化影响,更多时候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其产品提价阶段往往是供给端格局发生变化的阶段,生产企业减少,供应紧缺导致价格上涨。例如近期因为环保督察问题而停产限产的品种,其价格起伏本质是市场因素,我们认为不是发改委重点关注的方向。文件中对产能和原料自给引起的原料药供应不足也是豁免的。
投资策略:维生素药用比例少。对于市场关注度高的维生素品种,其实大部分品种都是应用在饲料和食品领域,药用比例少,实际上药品级的维生素已经有很多溢价,价格波动就少,也未对下游制剂企业构成较大压力。我们看到的维生素提价,实际是饲料级维生素的提价,而发改委文件调查范围仅限于制剂用的原料药。到目前为止,维生素原料药供给侧机会,到品种涨价而言,趋势还在延续。从支撑整个景气周期的环保因素,我们认为仅仅是开始,实质落地影响尚需时间。从兑现公司的业绩考虑,因品种长单比例而异,出口成交而异,但最终都能享受到景气提升带来的收益。因此我们维持对行业推荐评级,建议调整中继续关注维生素原料药供给侧机会,相关公司:亿帆医药、兄弟科技。
风险提示:政策实施力度和速度超预期,维生素原料药涨价不及预期,环保督察力度时间不及预期,重点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