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宏观专题研究:城投转型的坚守与蜕变

来源:联讯证券 作者:李奇霖 2017-08-17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城投转型的坚守与蜕变。

城投公司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地方政府要发展经济,又受旧《预算法》的限制,不得直接举债融资,只得借道城投公司。

从1992年上海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成立,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城投公司的职能是融资与投资并重。2008年金融危机后,城投公司的融资职能被打断放大。在政策支持下,2009年城投公司数和城投债发行量。

客观地说,城投模式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它同时也带来了债务风险。

2010年,中央对城投公司的政策,开始由鼓励变为收紧。2014年43号文的发布,要求剥离城投公司的政府性融资职能,城投公司的作用被削弱。

但从实际情况看,连续7年规范城投举债的效果并不显著。这也是今年中央加大地方债务监管的重要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需要通过融资平台筹集资金,在这种诉求之下,城投公司难以真正摆脱地方政府的影响。

因此,摆脱地方政府对它的依赖,是城投公司真正走向市场化的前提。

地方政府需要加快自身的投融资转型。投资方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无效投资。融资方面扩大正门,预计未来会是“地方政府债券+项目收益专项债券+PPP+城投公司”的组合。

在这种情况下,城投公司需要谋求业务转型,来获得生存空间,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盘活存量+转型增量”的方式。存量资产方面,通过ABS、TOT 等方式,提高资产效率。增量业务方面,适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未来转型的方向,在PPP 和政府购买服务领域进行更多探索。

不同的城投公司,所承担的职能不同。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注定了它们的归宿也不一样。对于“转贷型”的城投公司,大概率会被关停。从事具体业务的城投公司,可以通过重组整合,组建为商业类国企、公益性国企和业务多元化的集团国企等等,资产雄厚的城投公司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组建金控集团。

风险提示:地方债务监管过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