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行情回顾:上周沪深300下跌0.30%,创业板上涨0.96%。人工智能指数上涨2.28%,跑赢创业板1.32%。上周,受益于消费升级领域中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的首度公开,其相关板块如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涨势良好。人工智能涨幅靠前的细分行业分别为生物识别(4.49%),智能穿戴(2.89%),物联网(2.88%)。上周,人工智能涨幅靠后的细分行业分别为云计算(0.36%)、虚拟现实(1.01%)、智能电视(1.04%)。上周成交量上升540.86万手。个股方面,思创医惠(+15.84%)、万安科技(+13.22%)、中科创达(+10.42%)涨幅靠前;荣之联(-9.98%)、东方网力(-9.35%)、老板电器(-5.7%)跌幅靠前。
本周投资观点:本周我们建议投资者从以下3条主线布局中小市值标的:1)强烈推荐佳士科技(300193.SZ):市值40亿,账上现金16亿,16/17年业绩1/1.2亿,扣除现金后,市盈率仅为20倍,PB仅有不到2倍,第三大股东以5.8亿买入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的全部流通市值8.85%的股份,合13元/股,公司主业是焊接机械,40%都是出口,基本面质地较好,未来看产业升级并购。相似的逻辑还可以关注瑞凌股份,焊接设备领域,国际高端焊接设备市场大多被ESAB、Linclon、Miller垄断,国内焊接设备集中度较低,随着行业洗牌加剧,未来市场份额将向优势企业集中,国内有望诞生一两家焊接设备龙头公司。2)相比海外发达国家,“中国汽车保有量及“每万辆车辆拥有的检测机构”存在明显差距,随着国内放开机动车检测站收费,下游“检测站”资金充足,且拥有较强的检测设备购置需求。预计未来5年,国内机动车检测市场将维持25%以上的增速,建议关注国内机动车检测领域龙头:安车检测(300572.SZ)。3)人工智能领域,海外科技巨头(英伟达、亚马逊)在基础层(AI芯片、云计算)的业务已经爆发,建议关注AI基础层标的:景嘉微(300474.SZ、GPU芯片)、汇顶科技(603160.SH、手机电容式触控芯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兆易创新(603986.SH、闪存芯片)及中科创达(300496.SZ、智能车载及硬件);考虑AI产业链传导效应,我们认为,未来AI产业盈利亮点还将传导至应用层,建议关注AI应用层标的:海康威视(002415.SZ,AI+安防)、熙菱信息(300588.SZ、AI+安防)、汇纳科技(300609.SZ、AI+大数据+零售)、科大讯飞(002230.SZ、AI+语音输入+智能教育)。P.S.上周,我们前期重点推荐的安车检测(300572.SZ),因上半年业绩预告超市场预期,加之次新股行情有所回暖,安车检测遭到市场追捧,连续收获两个一次板。但周五IPO发行家数、规模大增,次新股下周走势承压,短期内,安车检测继续上行空间有限。随着国内机动车检测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及下游检测收费逐步放开,我们建议投资者长期关注。
人工智能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基础层为算力支撑(AI芯片、云计算),技术层为算法平台,应用层是AI向各传统行业渗透应用。7月8日,阿里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推出淘咖啡。淘咖啡可在无收银员、导购员等条件下,实现整个自助购物流程,购物主要分为三步骤:1)扫码入场进店;2)选货(与日常购物同);3)支付(通过结算门时,系统自动感应出商品并进行支付)。从零售业技术发展历程而言,经历了从传统线下零售,到网络购物(互联网+零售),再到新零售或无人零售(线下实体店+互联网+人工智能)环节。就技术性价比而言,网购省略大量中间商环节、人力成本、实体租金成本,侧重于价的降低,但是网购在收到商品之前,并不能实际接触商品,无法判断实际商品质量状况,体验效果欠佳(虽然我们不排除,未来AR/VR技术将改善这一缺陷),这是网购最重要的硬伤;无人零售同样大幅降低了中间商成本、人力成本,还可真实感受商品质量品质,用大数据排列热销商品,并高效完成支付(无需漫长排队等待、接近零算错),从而大幅提升消费者体验,更侧重于性能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AI与零售业“性价比更为突出的”的“新零售或无人零售”有望深度渗透传统零售及网购过程,并颠覆零售商业模式。未来的零售业状态更可能是网购(价更低、性稍逊)、无人零售店(价偏高、性更佳)并存的状态,价高性逊的传统零售店将消失。虽然目前,淘咖啡还只是一个实验,但行业市场规模可堪比网络购物。鉴于阿里已经布局了大量的线下业态,未来有望对“淘咖啡”进行批量化或模式化复制,行业增速或远超预期。技术角度而言,无人零售店便是由系列AI技术实现: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叠加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非配合”指用户在无感知的状况下即能完成身份核实),以降低误判率。我们认为,随着“无人零售”加速落地,“淘咖啡”等无人零售商店的技术供应商值得关注:1)基础层,提供算力支撑:阿里巴巴(BABA.N,阿里云)、NVIDIA(NVDA.O,云计算等基础硬件GPU)、AMD(AMD.O,GPU);2)技术层,提供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阿里巴巴(BABA.N,曾主导无人零售店AmazonGo算法的亚马逊华人科学家任小枫于近期加盟了阿里)、汇纳科技(300609.SZ,客流识别视频分析技术,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3)应用层,通过智能摄像头、物联网芯片等叠加对消费者、物品进行识别:智能安防:海康威视(002415.SZ)、大华股份(002236.SZ)、东方网力(300367.SZ),RFID:远望谷(002161.SZ,互动平台上表示与阿里巴巴有接触)、思创医惠(300078.SZ)等。
鉴于海外科技巨头AI基础层(AI芯片、云计算)业务已经爆发,根据产业链传导效应,未来AI产业盈利亮点还将由基础层(AI芯片、云计算)传导至应用层,国内AI相关企业迎来发展良机。智能汽车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行业进展持续超预期。今年4月份,百度宣布将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即“Apollo”计划,该项目旨在为开发者提供0到1的能力,“三天组装测试一辆自动驾驶原型车”。在上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孙勇义公布“Apollo”开放路线:2017年7月,封闭场地循迹自动驾驶,数据平台1.0,障碍物、Roadhackers数据等;9月,固定车道自动驾驶,人工编程仿真场景数据等;12月,简单城市路况自动驾驶,数据平台2.0,2D障碍物标注数据、日志提取仿真场景数据等;2018年12月,特定区域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动驾驶;2019年12月,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动驾驶Alpha版;2020年12月,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网自动驾驶。目前,“Apollo”的生态合作伙伴联盟已辐射自动驾驶产业链上各公司,包括:OEM、Tier1、地图公司、芯片公司、创业公司、研究机构等,已成为全球最强大的自动驾驶生态。根据《中国制造2025》:至2020年,中国驾驶辅助(DA)、部分自动驾驶(PA)车辆市场占有率约30%;至2025年,DA、PA车辆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高度自动驾驶(HA)车辆市场占有率约10-20%。易观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能驾驶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214亿元。我们认为,随着“Apollo”的逐渐开放,及其生态的迅速扩大,无人驾驶汽车有望加速落地,建议关注无人驾驶相关概念股:中科创达(300496.SZ,智能驾驶软件定制与优化)、路畅科技(002813.SZ,导航)、中国汽研(601965.SH,汽车检验研发,智能网联汽车评价体系)、保千里(600074.SH,ADA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