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国债发行的货币经济学意义:中国主权债务为何保守?

来源:上海证券 作者:胡月晓 2017-07-06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货币投放基础的变化和展望。

从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可知,决定中国储备货币(即基础货币)变动项目,2011年后就相当稳定,外汇储备、公开市场操作和贷款/贴现窗口投放、发行债券和其它负债,四者的变动决定了中国基础货币的变化。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储备货币的创设主渠道,由外汇储备转向了公开市场和贷款、贴现窗口,这一转变正在发生并仍将延续。在准备金市场成为货币政策操作平台和场所的状况下,货币数量(即流动性)和货币成本都成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且货币数量和货币成本在独立性上首次得以实现。

人民币国家信用本质的提升。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国家债务通过充当储备货币创设过程中的抵押物,使主权货币具备了显性国家信用。信用货币体系需要国债维持一定规模,部分国债因此获得永远不需要偿还的地位。中国储备货币的创设来源正处在转变过程中,能体现国家信用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贷款、贴现窗口操作的比重上升,加之储备货币本身正常的增长需要,信用货币体系完善对国债存量规模和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中国要依靠OM和贷款、贴现窗口的操作,实现储备货币的增长,就需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债务工具的规模,以保持人民币背后的国家信用本质。

主权债务和货币发行的一体化框架。

中国目前正处在储备货币体系形成来源转变过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体现国家信用的国债规模不足、中短期限比重过低。实现信用货币体系下流动性平稳的需要,基于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在全新的“债务-货币”经济学思维下,政府需要建立起债务可持续、宏观调控和货币增长的“三位一体”管理框架。首先,创新思维加快国债规模增长。其次,扩张国债优先于地方债发展。第三,尽快提高短期政府债务工具的品种和规模。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