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促使A股第四次闯关MSCI新兴市场指数成功。6月21日凌晨,MSCI宣布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符合我们研报《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判断。本次A股成功入摩原因归结为:1)沪深股通替代QFII/RQFII作为外资进出A股市场的通道,打破了资本赎回的限制;2)停牌新规有效以及对金融产品预先审批限制的放宽;3)国际投资者意识到A股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定稿新方案:成分股扩大到222支,分两步纳入,集中于“金融、泛消费”板块。1)最新方案中包含的成分股为222支,是从中国A股国际指数成分股中除去中等市值、非互联互通可交易股票以及有停牌限制的标的后得到的,由于纳入了很多大市值AH股,其在MSCIEM中的权重由0.5%上升到0.73%;2)在现有情况(沪深股通每日有260亿限额)来看,A股纳入MSCI指数计划分两步实施(2018年5月和8月),以缓冲沪股通和深股通当前尚存的每日额度限制,未来如果额度限制进一步放开,MSCI可能一次性纳入5%的比例;3)成分股在金融板块占比最高(40.11%),泛消费次之(24.26%),两个板块涵盖了大部分权重。动态来看,金融板块的权重增加近一半,其他大部分行业权重都受到了稀释。
理论测算,假设初始权重5%一次性实施,将带来增量资金约为158亿美元。按初始一次性纳入比例5%测算,最新方案中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国指数、亚洲(除日本)指数、全球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分别为0.73%、2.47%、0.87%、0.1%;规模方面,初始一次性纳入5%时,MSCI新兴市场、亚洲(除日本)市场、全球市场、中国指数共将为A股带来增量规模约1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千亿。
参考台湾和韩国纳入MSCIEM的历程,预计短期更多的是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积极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资金面影响,中长期有利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考虑到主要蓝筹成分股指数的涨幅已部分反映了市场对此次事件偏乐观预期;另一方面考虑到按照MSCI批准成分股指数到实际调整指数的时间跨度,增量资金在2018年二季度前后才会入市A股,此外理论增量资金总额相对于A股目前融资余额规模(8670亿)和一天的A股成交金额(4000-6000亿)规模来讲,实属“杯水车薪”。由此短期而言,积极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资金面的影响。中长期来看,A股纳入MSCI指数体系将推动国际资金配置中国市场,促进A股国际化。
外资机构配置A股,主要聚焦“稀缺、绩优、具备超级品牌价值”的公司。潜在纳入MSCI的222支成分股均为大盘蓝筹股,在“消费、金融”等板块占比较大。考虑到后续随着外资机构(QFII/RQFII)陆续的进入A股,主要聚焦“稀缺、绩优、具备超级品牌价值”的公司,相应的我们给予“超级品牌指数”一定的估值溢价,具体成分股参见图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