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A股市场自2014年以来第四次冲击MSCI指数。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等市场准入问题是前三次未被纳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A股在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明确实际权益拥有权、开放深港通(取消互联互通总额度)、规范停复牌监管等。监管层一直乐见于A股的纳入,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进程,加快融入全球资本市场节奏。
2017年MSCI冲关的不同之处在于,MSCI在2017年3月份主动公布新提案,以深港通沪港通的互联互通机制为新框架,有效解决了市场准入的问题,诚意满满。新方案更偏好于大市值和流动性,但是MSCI的市场征询结果并不明晰,对于衍生品的审批限制是摇摆的主要因素,市场并未形成显著的一致预期。MSCI的纳入超出市场预期,短期来看对A股市场有提振作用。
本轮正式纳入方案较3月的新方案有一些变动:第一,纳入标的从169支标的上调至222支大盘股,将原方案中删除的AH股再度加入,降低对前期停牌标的的纳入限制;第二,初始纳入比例从0.5%上调至0.73%;第三,MSCI在未来进一步考虑加入A股市场中盘股的可能性。考虑到互联互通机制的每日限额,新兴市场的纳入实施分为两部分,分别于2018年的5月和8月。MSCI预计初始流入资金为170-180亿美元,如果全部纳入大概会达到3400亿美元的水平。
加入MSCI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释放强烈的积极信号,A股产品审批限制有所放宽,互联互通加速前行。北上资金向上驱动力态势依旧强劲,A股市场的全球配置价值上升,外资机构在加速布局。一方面,中国政治经济局势在“一个核心”的领导下表现平稳,再加上“逆周期因子”加入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有所放缓;另一方面,全球横向对比来看,2016年下半年的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指数不断创新高,特别是美股的估值风险不断放大,而VIX指数仍在下行。截止至2017年6月20日,互联互通机制下的累计买入成交净额已达2356亿元,大幅高于2016年底的1478亿元;QFII和RQFII投资总额也一直缓慢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