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结论
A股迎MSCI第四次大考,“互联互通机制的缩小版新方案”将大幅提升今年入摩的概率,值得重视。MSCI将在北京时间6月21日公布中国A股是否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与去年相比,MSCI提出了基于互联互通机制的缩小版新方案,该方案的最大亮点是用沪深股通替代了QFII作为外资进出A股市场的通道,打破了资本赎回的限制,大大增加了资本进出的流动性。我们预计今年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概率较去年有显著提升。
之前限制A股被纳入的问题有所改善,但“金融产品预先审批制”尚存一定的障碍,我国监管层与国际投资者进行积极沟通。目前A股市场与去年相比的改进包括:1)采用互联互通新机制替代QFII打破了资本赎回限制,一方面表明了明晟公司积极纳入A股的态度,另一方面,互联互通机制打破了QFII的资金回流限制,降低了外资投资的风险性,这无疑是今年方案超预期的部分,大概率对问询的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2)2016年5月出台停牌新规后,A股停牌潮有了显著的改善,当前停牌率处于历史低位,表明了新规实施颇具成效;3)“A股市场金融产品预先审批制”成为A股闯关MSCI新兴市场指数最大障碍,我国监管层与国际投资者进行积极沟通。
若A股入摩成功,短期流入增量资金约为117亿美元。按初始纳入比例5%测算,新方案中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国指数、亚洲(除日本)指数、全球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分别为0.5%、1.7%、0.6%、0.1%。规模方面,初始纳入5%时,MSCI新兴市场、亚洲(除日本)市场、全球市场、中国指数共将为A股带来增量规模约1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96亿。
参考台湾和韩国纳入MSCIEM的历程,预计短期更多的是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积极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资金面影响,中长期有利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人民币国际化。假设A股纳入MSCI,一方面考虑到按照MSCI批准成分股指数到实际调整指数的时间跨度,增量资金在2018年二季度前后才会入市A股;另一方面,理论增量资金总额是796亿人民币(且流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相对于A股现在融资余额(8673亿)以及一天的成交金额(4000-6000亿)的规模来讲,实属“杯水车薪”。由此对于短期而言,积极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资金面的影响。中长期来看,A股纳入MSCI指数体系将推动国际资金配置中国市场,促进A股国际化。
A股成功入摩,将有助于当前抱团取暖“消费、金融”风格的强化,聚焦其成分股。潜在纳入MSCI的169只成分股均为大盘蓝筹股,在“消费、金融”等行业占比较大,前十大权重股为:贵州茅台、浦发银行、上汽集团、兴业银行、长江电力、中国建筑、海康威视、美的集团、五粮液、招商蛇口(具体169支潜在成分股名单见正文)。
风险提示:MSCI纳入进程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