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货币增长“一增一减”
与上月比较,4月份的信贷和货币增长呈现了“一增一减”态势。这种局面显然是当前监管加强的结果,监管强化约束了银行的同业和委外业务,使得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下降,同样的信贷增长下,货币派生规模下降,使得货币增长放缓。
信贷长期化态势延续
2016年以来,信贷资金长期化趋势明显;2017年,这种格局得到延续。2017年4月,国内新增人民币贷款10507亿,其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值仅为840亿,中长期贷款为9667亿,贷款长期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投资是中国经济工作的“抓手”,稳增长就是保投资,保投资就会带来信贷长期化的现象。当前政府托底经济的主要手段,是以PPP促进基建投资的增长,信贷长期化态势的形成,表明政府经济工作的成效开始显现。
脱实向虚”融资回落,信贷、货币平稳支撑投资
2017年以来监管的增强,虽然使得银行委外和同业业务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非信贷渠道的业务增长受到限制,但整体来看,各类社会融资渠道的增长整体平稳,社会融资规模表现平稳。虽然货币政策收紧,货币增长放缓和金融监管加强,造成了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程度的上升,货币市场利率上涨,继而通过量和价两个方面,导致了债券市场发行难度的加大,但整体而言,债券融资依然保持了平稳态势。从社会融资各项目看,减少的主要是和金融市场活动关联度较高的品种,说明这些资金实际上“脱实向虚”的项目。这种情况也表明,社会融资比以往跟真实地反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融资需要,以往受金融市场波动影响的融资项目受到不少压缩。
市场低迷态势仍将延续
“资产荒”和“资金荒”的实质,是央行放任了货币利率的上涨,基础货币成本的上涨,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和同业市场的传播,抬高了各层次流通货币的利率,使得各类资产的估值水平不同程度下移,加大了全市场的调整压力,股、债、期多杀局面一再出现。如果央行不降低基础货币利率,楼市限制再严,挤出的货币再多,“资金荒”现象也不能消除,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也不会改变,金融市场上股债双低迷局面也将持续。
降低的杠杆使得货币趋紧下利率仍平稳
强监管显然已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金融机构的杠杆已大为下降;机构杠杆的下降,使得货币市场的短期拆借利率保持了相对平稳态势。货币利率的平稳,实际上市金融机构杠杆下降的结果,体现在同业拆借规模上,当前的市场成交规模已进入下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