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CPI和PPI涨幅“剪刀差”缩小至5.2个百分点。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非食品价格推动CPI重回“1时代”。4月份CPI同比上涨1.2%,略超市场预期,主要是受服务价格推升和食品价格下拉两大因素的影响。(1)服务价格涨幅较高的推升作用。4月份服务价格上涨2.9%,是2014年3月以来的次新高。服务价格上涨较快,一方面是受清明节、劳动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如旅游价格上涨4.2%,交通价格上涨3.4%;另一方面是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教育、医疗、家庭服务等价格持续上涨。如医疗保健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5.7%,家庭服务价格上涨4%,教育服务价格涨幅也达3.4%。(2)食品价格下降的下拉作用。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73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下降21.6%,蛋、猪肉、禽肉价格分别下降11.4%、8.1%和2.7%。可见,服务价格和食品价格“一涨一降”使得4月CPI稳中趋升。未来,服务价格将继续上涨,食品价格继续下降的空间在收窄,因此CPI总体上将维持上涨趋势。
第二,受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PPI同比涨幅回落。4月PPI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8.4%,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涨幅与上月基本持平,均为上涨0.7%。在生产资料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价格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放缓(分别放缓5.4、1.9和1.3个百分点)。由于近期钢铁、煤炭、铜和原油等能源原材料行业价格在下降,再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可能放缓,以及PPI翘尾因素逐月变小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PPI涨幅还将继续回落。PPI涨幅放缓,将减轻其向CPI传导的压力。这与我们前期的判断一致。
第三,价格新变化具有很强的宏观意义。未来一段时间,主导CPI变化的更多是结构性因素,主导PPI变化的更多是周期性因素,因此由CPI和PPI“一升一降”导致其“剪刀差”收窄的趋势还将延续。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同比放缓环比转正为负,既反映了其前期涨幅较大面临回调的压力,更反映了宏观经济动力趋弱大环境下对相关商品的需求放缓。近期通胀无需多虑,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空间和必要性在下降,将把更多注意力放到防范金融风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