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贷联动: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投贷联动在国内展开较晚,较早可追溯的是2009年国开行突破商业银行法的限制,拿到了股权投资的牌照,设立子公司展开投贷联动。随后,招商、上海等银行以与VC/PE合作的方式踏足投贷联动业务。
2016年4月,四大部委联合下发《指导意见》,放开了10家银行在5大高新区的股权投资限制,鼓励银行开展投贷联动。
后续,我们认为投贷联动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对于政府还是银行,都有足够的动力推进这项业务。
国内投贷联动如何展开?
主要有三种模式:持牌模式、境外子公司模式、VC/PE合作模式
这三种模式均存在银行专业性不足、退出难以及股权与债权投资的矛盾问题。
专业性不足。股权投资要求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与传统信贷模式不同。想借助VC/PE的外部专业技能,可能会面临道德风险问题。
退出难。国内市场机制建设问题,如果一开始股权投资看走了眼,未来的退出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矛盾问题。股权与债权的考核机制不同,一个侧重现金流,一个侧重企业成长性。
他山之石:来自美国硅谷银行的成功经验
美国硅谷银行投贷联动业务规模大,坏账低,主要在于其具有良好的风控体系。而在其风控体系中,人才与技术团队是其中的核心。这启示我们在国内大环境与大制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银行只有有足够强大的技术团队,以上三种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