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联讯宏观专题研究:投贷联动,我们能从硅谷模式中学到什么?

来源:联讯证券 作者:李奇霖 2017-05-11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投贷联动: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投贷联动在国内展开较晚,较早可追溯的是2009年国开行突破商业银行法的限制,拿到了股权投资的牌照,设立子公司展开投贷联动。随后,招商、上海等银行以与VC/PE合作的方式踏足投贷联动业务。

2016年4月,四大部委联合下发《指导意见》,放开了10家银行在5大高新区的股权投资限制,鼓励银行开展投贷联动。

后续,我们认为投贷联动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对于政府还是银行,都有足够的动力推进这项业务。

国内投贷联动如何展开?

主要有三种模式:持牌模式、境外子公司模式、VC/PE合作模式

这三种模式均存在银行专业性不足、退出难以及股权与债权投资的矛盾问题。

专业性不足。股权投资要求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与传统信贷模式不同。想借助VC/PE的外部专业技能,可能会面临道德风险问题。

退出难。国内市场机制建设问题,如果一开始股权投资看走了眼,未来的退出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矛盾问题。股权与债权的考核机制不同,一个侧重现金流,一个侧重企业成长性。

他山之石:来自美国硅谷银行的成功经验

美国硅谷银行投贷联动业务规模大,坏账低,主要在于其具有良好的风控体系。而在其风控体系中,人才与技术团队是其中的核心。这启示我们在国内大环境与大制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银行只有有足够强大的技术团队,以上三种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