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均筑底回升,今年1季度收入增速重回10%,医药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和2017年1季报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为平稳,2017年以来涉及医改、医保等政策纷纷出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降低药占比、取消药品加成和“两票制”等进入实施阶段,医保控费和支付制度改革持续发力,政策扰动下,行业分化仍将持续。建议重点关注:(1)受控费影响小的消费类医药企业和OTC中药企业;(2)受益医保目录调整,拥有独家品种(剂型)、研发和销售能力强的创新药和仿制药企业;(3)两票制推动行业整合,具有渠道资源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4)具备国企改革动力的企业。
201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触底回升,收入增速9.7%,增速较2015年上升0.6pp,利润总额增速13.9%,较去年同期上升1pp,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3月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749.10亿元、718.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和13.40%。
2016年医药生物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578.26亿元,同比增长17.42%,增速较2015年上升3.98pp,实现归母净利润819.99亿元,同比增长20.36%,增速较2015年上升2.95pp。
今年1季度板块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57.25亿元,同比增长17.17%,归母净利润215.79亿元,同比增长7.44%,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0.02pp和下降22.53pp,剔除变化较大的宜华健康投资收益和太极集团资产重组的影响后,2017年1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18.28%,基本与去年持平,受益于产品涨价、行业集中度提升,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品和医药商业细分板块增速明显靠前。
2017年以来国内医药行业改革力度不减,“两票制”、医保目录调整和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纷纷出台。公立医院减低药占比,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医药制造业依然增长压力。
流通端推行“两票制”,精简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流通成本,扁平化将成为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政策支持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发展,持续推进流通行业整合重组,龙头企业将受益于行业整合。医保目录药品不断扩容,医保基金规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药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未来医保目录内药品市场将出现分化,独家品种和大病种的药品具有较大优势。
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临床需求较大的创新药有望较快时间纳入医保,对已有的辅助用药和疗效不确切的药品起到市场挤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