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汽车行业重大事件快评:补贴目录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进入有序发展

来源:国信证券 作者:梁超 2017-05-04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7年5月2日,工信部发布了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目录车型共包括了96家企业的453款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共93家企业的407款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17家企业的44款车型,燃料电池产品共2家企业的2款车型。截止2017年5月2日,2017年工信部累计发布4批次推荐车型目录,共包括136家企业的1473款车型。

补贴目录车型数量可持续,新能源行业景气有望环比回暖。

进入2017年第四批补贴目录车型数量为453款,目前2017年前四批累计补贴车型数量达到1473款。由于2016年颁布的累计五批次补贴目录需要重新审核调整,我们认为大部分去年入围车型今年也将再度申报,但新目录审核标准趋严,考虑到部分去年申报车型无法达标,同时厂商新车型规划持续,大致参照2016年五批次累计进入补贴目录的2196款车型数量衡量2017年累计四批次补贴目录车型的政策实施进度。现在累计补贴车型仅达到去年数量的67.08%,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专用车分别达到2016年累计补贴车型数量的83.65%、59.44%以及87.56%,从政策实施进度来看,乘用车与专用车政策推进较快,客车相对较缓慢。后期补贴目录中客车车型数量占比有望持续提升,2017年各大主流整车厂商新能源乘用车投放力度加大,同时考虑到厂商新车型规划,预计后续将高频次持续释放补贴车型数量,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季度景气度环比提升。

补贴车型分化,关注客车与专用车。

前四批新能源补贴目录车型数量分别为185、201、634以及453款车型,2017年补贴目录重新调整后累计进入补贴目录车型数量达到1473款。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专用车以及燃料电池客车前四批累计数量分别达到174、926、373以及3款,商用车,乘用车累计数量占比分别为88.19%和11.81%,分化较为显著。

2017年首批新能源补贴目录中乘用车和客车数量相当,在第二批目录中出现数量分化。第三批补贴目录中新能源客车进入数量高达454款,相比第二批增长2.54倍,同时以新能源物流车为主的新能源专用车数量大幅度增加,相比第二批增长2.83倍,乘用车进入目录数量基本持平上批。第四批补贴目录车型持续分化,整体而言第四批进入补贴目录车型数量仍然维持高位,在总体补贴车型不及第三批634款车型的情况下,专用车补贴车型数量持续增加,第四批次专用车数量占比到达34.73%,相较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分别提升16.32pp与12.37pp,政策后期有望重点关注纯电动物流车。

重点关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高补贴目录占比标的。

我们的观点: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查骗补的整顿,2017年1季度销量大幅低于预期,随着补贴目录的逐步出台和完善,我们预计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逐步改善,3季度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在补贴下降的背景下,短期来看,产业链通过技术、效率提高,缓解部分补贴下降压力,产业链相对景气的环节是上游的矿产资源、锂电生产设备,而中间电池材料、BMS、电机控制器等领域压力加大,但由于前期盈利能力较强,仍能保持一段时间较好的盈利水平;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板块短期主要是靠补贴、限牌城市需求,短期压力大,但是由于产业集中度提升,议价能力逐步加大;下游新能源汽车运营领域,仍旧是实现汽车销量的突破口,尤其是在补贴政策调整后(非个人用户累计行驶3万公里后才能拿补贴),对运营汽车相对有利,但是运营由于规模较低、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大部分仍处于不盈利状况,后续有望逐步改善。此次新能源汽车补贴目录出台,有几个特征:1.目录数量多;2.部分前期被整改的企业重新进入申请名单当中;一定程度上反应行业加快进入有序发展状态,具体投资主线:

主线一: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短期来看,补贴下降的压力传导需要一定时间,产业链中游盈利能力较强的电池、电机、电控等企业仍具备较大的投资价值;中长期看,关注产业链两端锂矿、整车龙头企业。

主线二:从补贴目录数量来看,新能源客车与专用车补贴目录车型数量后续将持续放量,重点关注新能源客车龙头宇通客车以及新能源物流车高占比的整车;乘用车领域关注吉利、比亚迪、长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