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17年一季报,营收达到12.67亿元,同比增长28.2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0.96亿,同比增长30.38%;扣非后净利润约为0.88亿,同比增长55.51%。此外,公司预计2017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304.81万至19,896.25,同比增长0-30%。
政府补贴减少,更体现公司盈利实力提升:公司报告期内收到政府补贴为712.3万,相比于上一年度平均每季度1000多万补贴额相比有一定的下滑。尽管补贴下滑,但在光通信行业整体景气之下,公司盈利水平持续提升,扣非后利润增速同比达到55.51%,是3年内单季最大涨幅。公司盈利提升主要来自:1、公司在大客户的无源器件、传输及接入等模块采购份额持续提升;2、智能光器件需求增长显著;3、无线LTE、10G中长距等主流有源模块,实现规模应用,开始创造收入。
打造自主光芯片,进展成果连连:公司一直重视自主研发,将核心光电子芯片、高速混合集成封装、高速光电模块等三大重点领域和光传输、数据与路由、接入、移动宽带、子系统集成等五大类产品作为重点开发方向,持续推进相关研发项目和开发进程。中兴遭遇制裁事件发生后,国家对于核心芯片受制于人的严峻状况日益重视,各领域内鼓励自主芯片创新。公司在广芯片领域投入巨大资源,加快“中国芯”的研发,多款芯片取得重要进展:10GAPD芯片实现量产、25GPD实现商用、PLC-VOA芯片进入转产、10GEML芯片完成商用验证,并完成相关专利保护。公司已经基本完成10G水平的芯片技术,虽然目前在25Gbps/28Gbps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和分布式反馈式激光器(DFB)等芯片还依赖进口,但也逐步增加投入,有望在更高速光芯片领域获得新突破。在全球光通信市场向100G以上产品转型的背景下,高速光芯片等核心器件将保持中长期紧缺,公司强大的自研能力将帮助公司克服供应链的挑战,增厚利润水平。
成本管控水平加强,三费比例下滑:公司管理费用占营收比例降低34%,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降低24%,成本控制取得较大进展。这得益于1、公司对整体架构的优化,调整营销和供应链平台组织架构,持续完善经营分析及预警体系运作机制;2、明晰核心业务LMT团队的职责,完善员工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启动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将极大地受益于数据业务爆发增长,进一步巩固国内光器件制造商龙头地位。预计公司2017-2019年的EPS为0.61元、0.83元、1.11元,对应PE34/25/19X。我们看好公司在光通信领域盈利前景,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运营商下半年对光网络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低端产品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价格战风险;高端产品核心部件供应紧缺导致产能不能充分利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