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市沽空情绪提升。周五受到叙利亚危机的影响,恒指一度跌穿24000点,后虽在油股支撑下恒指跌幅收窄,但已几乎完全回吐上周三伴随大成交量的突破升幅。最终港股上周微升155点,全周成交额达3350亿元,日均成交额有所增加。上周五港股全日沽空金额达120.81亿港元,大市沽空比率为13.6%,创近8个月新高,同时MSCI 新兴市场指数空头合约重回去年10月的最高水平,反应外资对新兴市场疑虑有所加重。
南下资金量续增。由于清明节假期,上周港股通市场仅开市三天。南下资金并未受到美国突然发射导弹的影响,周五沪市港股通净买盘接近20亿元,创逾两周高位。上周全周沪深港股通累计流入57.22亿元,其中沪市港股通累计流入43.3亿港元,深市港股通累计流入13.92亿港元。沪市及深市港股通日均额度使用率分别达到15.11%和5.78%,均有明显提升。
港股投资结构逐步转变。金隅股份(2009.HK)为京津冀地区水泥龙头企业,受益于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该股连续三个交易日登榜港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最终一周累计上涨42%至4.60港元。其余概念标的如融创中国(1918.HK)、天津创业环保(1065.HK)、天津港发展(3382.HK)等均录得较大升幅。概念股的热炒使“港股A 股化”的发展趋势逐步被市场所认同。但金隅股份在上周三暴涨后,即在周四出现了回调,全日跌幅超过7%,仍交易席位信息显示,德意志和摩根香港为该股的净卖出大头,而不此同时A 股的金隅股份仍然一字涨停。金隅股份A 股H 股的差异仍然显示了两地主导资金市场偏好的不同。虽然目前港股市场仍以外资为主导,但港股市场投资者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至2016年底,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外部投资者中的比重已仍3年前的11%翻倍至22%(美国占22%,英国占26%),同时占整个港股市场的比重也由去年的8%提升至目前的15%。我们相信内地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未来势必会在香港市场产生更大的话语权。
后市需留意外围市场波动。美国联储局于上周四凌晨公布了FOMC 会议纪要,纪要显示联储局考虑仍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缩减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多位美联储官员已表态,美联储今年预计将加息两次,随后将暂停加息,并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该举动或令债息上升,从而导致后期新兴市场波动加剧,港股投资气氛亦将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虽内地南下资金的规模持续扩大,但投资者仍需警惕外围环境波动所导致的海外资金抽离港股市场而引起的港股回调。板块配置方面,建议持续自下而上关注兼具扎实业绩基础和成长想象空间的科技类龙头标的,以及基建、环保、交运等行业龙头。
风险提示:外资加速抽离港股;南下资金流入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