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涨空间有限,建议沽出–比亚迪(「公司」)2017年受到补贴退坡政策影响,毛利承压,但由于销量持续增长且成本下降能抵消部分压力,2017年盈利绝对值可维持增长。目前市场已经反映一季度盈利同比下滑的信息,但仍须留意销量情况,以防环比持续下滑的风险。业绩发布后市场预测公司2017-2019年每股盈利分别为人民币2.1,2.67和2.83元,由于2019年市场预测样本较小,以2016-2018复合增长率19.2%及1倍PEG估算,给予公司45.5港元的目标价,对应现价仅有0.5%的上涨空间,评级沽出。
料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4成增长–2016年全年公司汽车销量同比增加69.9%至9.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8.6万辆,同比增加65.4%。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3%达50.7万辆。公司汽车及相关产品收入增长41.3%至人民币550.2亿元,占总收入54.9%。公司预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0%以上。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200万辆以上,即2016-2020年复合年增长最少41%,与公司目标一致。
新能源车业务受补贴降低影响,但成本亦会有所降低–2016年底出台《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该通知提出2017年中央补贴将比2016年降低20%,而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每车补贴的50%,从而对2017年及之后的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将有较大影响。例如,2016年比亚迪秦插电式混动车每车补贴为中央补贴人民币3万元,地方补贴人民币3万元,合计每车补贴人民币6万元。按照新规,2017年该款车补贴将可能降至每车人民币3.6万元,既中央补贴人民币2.4万元,地方补贴人民币1.2万元,如公司保持最终售价不变,自行降低补贴前售价以吸引客户,既由原先的每车人民币21万降低至18.6万则全车毛利约减少11.4%。不过公司管理层称,2017年车辆电池成本同比下降10%,由于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35%-50%,将部分抵消补贴下降带来的损失。另外由于新能源车行业整体仍然处于增长趋势,且部分城市对传统汽车采取限牌措施,对整体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也有一定帮助。
2017年首季业绩欠佳,关注新车表现–2017年首季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5.5亿元-6.5亿元,同比下降35.4%-23.6%。可见公司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动影响,相关业务已经面临一定压力。2016年全年公司新能源车收入占总收入的54.9%和分部利润的66.7%。公司插电式混动车「秦」和「唐」的升级版车型「秦100」和「唐100」于2017年2月底上市,纯电续驶里程由80千米升至100千米。公司「宋PHEV」和「元PHEV」等车型也将陆续上市,需关注新车销量情况。
手机配件业务持续增长–公司手机部件业务受到金属部件需求增加影响,收入同比增加15.65%,占总收入的38%和分部利润的19.2%。公司管理层称将拓展玻璃和陶瓷材质的部件业务,使该分部业绩持续增长。由于金属部件业务涉及手机设计环节,和客户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更加方便公司和客户扩展其他业务。
云轨业务前景不明–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着力发展「云轨」跨座式单轨列车项目。2016年年底,汕头比亚迪「云轨」试验段项目启动,全程约20.3公里,试验段为5.65公里,预计2017年7月通车。管理层称,2017年云轨业务预计能够交付人民币60亿左右,云轨建造时间是地铁的1/3,造价是地铁的1/5。由于目前该项目还在初期阶段,国外采取跨座式单轨列车作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案例也较少,需要密切关注汕头云轨通车后的市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