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6年公司营收139.7亿港元,同比增长64%,归母净利润27.8亿港元,同比增长34%,每股收益0.62港元,计划派发期末现金股息每股0.13港元。
投资要点:
建造高增长,各项业务储备丰富
公司2016年建造收入同比增长83%至89.8亿港元,营收占比达67%,其中环保能源/环保水务/绿色环保建造收入同比增长55.56%/91.55%/341%至57.79/11.34/20.74亿港元,绿色环保业务成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目前公司仍有39个项目在建(环保能源18个/环保水务7个/绿色环保14个),投资规模达144.6亿元,而筹建项目达44个,投资规模达130.6亿元,公司获取订单能力强劲,2016年新获取44个项目,投资额达144亿元,目前储备项目合计投资规模达519亿元(环保能源269亿元/环保水务110亿元/绿色环保140亿元),而公司目前负债率为60%,预计绿色环保业务分拆上市后负债率有望下调,负债水平仍较为健康,且公司新获贷款额度180亿港元及国开行授信200亿元,在手现金70亿港元,未来建造投资仍可持续高投入。
运营稳健,项目优质收益良好
公司2016年运营收入增长31%至28.5亿港元,财务收入增长22%至15.8亿港元,其中垃圾处理量893万吨、污水处理量11.5亿吨、生物质处理量72.8万吨、危废9.8万吨,上网电量36.54亿千瓦时,各项业务均同比增长,且目前垃圾处理费仍可维持在60元/吨左右,生物质发电小时数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仍处于项目投资阶段,2016年投资大增导致毛利率降为38%,而公司要求项目IRR在10%以上,且于2016年已达到此标准,目前公司在建项目仍正常进入投运周期,预计未来运营利润情况可较为良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8年EPS分别为0.78、0.90港元,对应PE为13.5X、11.7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进度低于预期;补贴政策调整;生物质原材料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