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紧货币、宽信贷”常见组合不变。
在经济持续底部徘徊时期,“紧货币、宽信贷”将是更为常见的组合。所谓的“紧货币、宽信贷”,就是信贷增速持续位于货币增速上方的一种状态。通常来说,经济繁荣时期货币增速会持续位于信贷增速上方,经济低迷时期货币增速会持续位于信贷增速下方,原因是经济活跃时期经济行为对流动货币的乘数作用会更大些。信贷增长的平稳偏弱格局,也就决定了未来货币增长的偏低平稳格局。
货币“剪刀差”重又扩大。
2月货币机构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M1增速远高于M2增速的状态重新恢复。自从2015年10月M1增速超越M2增速,货币结构形成“伪金叉”以来,M1一直处于显著高于M2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主要是资金“脱实向虚”的结果--资金不断的从企业和家庭部门被吸引到金融领域,现实中的表现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同业和委外等表外业务,将居民储蓄、企业定期存款等原先属于M2类别的存款,转化为属于M1类别的金融同业存款、企业活期存款。
新增信贷仍集中于中长期。
2016年以来,信贷资金长期化趋势明显。居民部门贷款的长期化,仍然是楼市按揭增长的结果;企业部门的长期化,表明企业投资增长是主要的信贷需求来源,当期经营需要的短期信贷需求仍然疲软。同样,由于经济持续的底部徘徊状态,家庭部门经营性的短期贷款需求增长也乏力。但信贷新增规模的增长,却也表明后续经济增长潜力正在酝酿和积聚。
民间借贷利率依然平稳。
在“稳中偏紧”的政策基调下,信贷增长保持了平稳态势,受经济环境影响,信贷平稳基本上就意味着货币增长的稳中偏弱局面。加上监管环境收紧的影响,2016年10月以来的货币市场资金紧张格局一直未能消除。然而,货币市场的紧张格局和货币的弱增长态势,并没有影响到实体领域的流动性格局,市场借贷利率基本稳定。
年内降准仍是最大可能选项。
2017年M2在10-12间将是政策合意水平,低于10的货币增速是不会被接受的,也难使中国经济在转型阶段保持平稳。即使货币偏紧,货币增长下降速率也不能太快。在新货币机制下,央行要维持广义流动性的适度增长,只有依靠自己的基础货币投放。2017年1月,中国基础货币增速再度回落到5.99。从趋势上看,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也在持续回落。在这种状况下,尽管信号意义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