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2月CPI同比0.8%(前值2.5%),2月PPI同比7.8%(前值6.9%)。
1、2月CPI低预期同比录得2015年1月份以来的单月新低,主因节假日错位与暖冬因素扰动下,食品类价格环比表现弱于季节规律,蔬菜(-5.4%)、猪肉(-1.6%)和蛋类(-6.2%)等食品类价格环比下降明显。而非食品类环比跌幅大于可比2014年同期,旅游(-6.6%)和家庭服务类(-1.4%)价格下降明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延续温和上涨的态势。具体来看(1)食品类中粮食(0.2%)、水产品(1.8%)和鲜果价格(4.1%)上涨,而蔬菜、猪肉和蛋类环比下降明显。(2)非食品中旅游和家庭服务类价格环比下降明显,居住(0.4%)和医疗保健(0.3%)类价格环比上涨。
2、PPI同比超预期提高0.9个点至7.8%,创2009年以来的新高,但环比涨幅连续两个月收窄,力度继续有所放缓。PPI延续上涨趋势,主因翘尾效应叠加低基数以及节后开工复产,扣除翘尾因素后实际上涨1.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的上涨由上游传导至中游的迹象很明显。其中上游采掘业(1.0%)表现不如中游(1.2%),也与近期中游生产旺盛高频数据相印证。行业层面上看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上游石油天然气开采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环比涨幅分别收窄至1.1%和0.1%(前值分别为9.3%和1.6%),而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和化学制品等中游环节环比涨幅扩大明显,分别至2.3%、2.0%和1.9%。
4、政策层面上看,宏观政策可能从去年的“双松”转向今年的“边际双紧”,宏观政策的适当收缩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控制资产泡沫,但短期对增长和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基建投资可能出现“生火做饭,锅中无米”的困局,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大幅回升,实际的基建投资增幅甚至可能低于去年的水平。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货币量方面的变化对市场影响。从M2与名义GDP的增速差来看,货币条件变紧了,对资本市场不利,它将从2015年和2016年的7个、4个百分点,大幅下降到2个百分点左右。风险偏好的变化有利于股市,但更多是结构性机会,把握难度较大,预计今年投资者业绩分化加大。
风险提示:节后开工复产力度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