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消费品价格走弱,工业品价格继续上升。今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增速较上月大幅下降1.7个百分点至0.8%水平,大幅低于我们与市场预期(图1、表1)。CPI下降部分受春节因素影响,但不能解释全部。我们估算的剔除春节因素后2月CPI同比依然只有1.2%的水平(图2),显示通胀确实有明显走弱。而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2月同比增速较上月再度扩大0.9个百分点至7.8%,基本符合我们与市场的预期。
通胀呈现弱势,暖冬、偶发因素以及基数因素共同推动通胀显著放缓。今年2月CPI环比下跌0.2%,其中食品环比大跌0.6%,而去年2月CPI和食品CPI则环比1.6%和6.7%(图3)。考虑到春节因素,基数效应导致CPI同比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另外,今年暖冬带动食品价格下行。今年2月全国企稳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导致鲜菜价格在2月环比大跌5.4%,而禽流感疫情的加强也导致蛋类价格环比下跌6.2%,这两类因素共同带动CPI环比增速下降约0.3个百分点。同时,核心CPI环比出现0.1%的下跌,带动核心CPI同比增速由上月的2.2%下降至1.8%(图4)。核心CPI增速再度放缓进一步印证了我们之前关于PPI回升难以向CPI传导,推动核心CPI回升的判断。分项中,春节后旅游价格季节性大跌,2月环比下降6.6%,带动CPI环比下降0.2-0.3个百分点。由于居民收入平稳,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继续偏弱,因而整体需求并未有明显扩张。虽然短期冲击退出后CPI同比会有所回升,但仍然将延续弱势,2季度之前CPI同比难以突破2.0%。
工业品价格同比或接近顶部,环比增速将逐步回落。春节因素对工业品价格影响有限。工业品价格延续上涨态势,今年2月环比上涨0.6%,涨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但由于去年基数因素,PPI同比涨幅继续扩大0.9个百分点至7.8%。然而从3月开始,低基数效应将消失,去年3月PPI环比上涨0.5个百分点,与今年2月环比涨幅相近(图6)。同时,随着工业品库存上升,价格从2月下旬开始高位盘整(图5)。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经济政策审慎基调后,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回撤,货币政策延续中性偏紧,这将带动需求逐步走弱。因而未来几个月PPI涨幅将逐步收窄,同时考虑到去年基数因素,目前PPI同比已经接近顶部。
通胀压力有限,货币政策旨在防风险。虽然工业品价格显著回升,但由于供给端缺乏价格弹性,本轮涨价并无量的扩张配合,因而与消费端价格共同波动渠道不畅,通胀将继续维持弱势,我们维持对今年CPI和PPI同比全年2.2%和5.7%的预测。虽然弱势通胀不对政策形成约束,然而目前货币政策主旨依然是防风险,因而将继续保持中性偏紧态势。而政策审慎态势之下,需求难以再创新高,未来工业品价格或走入下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