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由数量型调控转为价格型调控,即利率调控体系的打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构建以公开市场操作为核心的操作体系;第二阶段,构建和完善利率走廊;第三阶段,培育政策利率;第四阶段,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取消影响利率传导的一些限制。
经过几年的努力,利率调控体系第一阶段搭建已经基本完成,大大丰富了以公开市场操作为核心的调控体系。在原有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操作的频率并丰富了品种,另外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一系列新的流动性工具,对短、中期流动性调控更加全面。
利率走廊是许多国家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用于稳定短期利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当前货币政策体系中的利率走廊有两个:显性的利率走廊和事实上的利率走廊。由于显性的利率走廊过宽,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并不怎么调整,使得该走廊缺乏实质的指导意义。而央行事实上的利率走廊则是以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为下限。2015年底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大幅下调,使得利率走廊的区间从原来的300bp缩窄至100bp,利率走廊宽度已经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此后估计会一直稳定在这一区间。
在丰富了以公开市场操作为核心的调控体系,并打造了利率走廊之后,央行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的核心在于培育市场可接受的政策利率。目前看来,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有望成为央行努力培育的政策利率。
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日趋完善之后,就可以取消原来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就标志着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成功。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利率调控体系处于新旧交替和并存的阶段,但是重心会逐渐向新的利率调控体系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