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月9日,工信部网站发布第一批拟撤销规范公告的35家钢铁企业名单,向社会公示。
评论
1、白名单由来。2012年开始,工信部、环保部主导,实施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通过制定《钢铁行业规范条件》来规范约束企业生产,符合该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被俗称为“白名单”。截至2015年工信部共分三批公布了304家规范企业,总产能10.6亿吨,约占全国粗钢总产能的90%。
白名单设定的初衷是对于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其发展,包括推动兼并重组,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对于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运用差别电价、财政奖励、考核问责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其退出市场,进而化解过剩产能。
从2012年到2015年,国家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整个文件从2012修订的2549个字增加到2015修订的9529个字,总则中增加了依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同时针对市场开发、产业布局、环保节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等做了重笔。并且重点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钢铁企业都有特殊规定。尤其针对大气污染排放方面,从烧结、球团、高炉、转炉几个主要高粉尘供需细化了要求。同时规范还要求钢铁企业须持有排污许可证,必须配合环保执法,有定期的监测报告。能耗方面,针对具体的焦化、烧结、高炉、转炉、电炉耗煤量都有了降低的指标,吨钢水耗由4.1m3下降到3.8m3,固体废物利用率由94%提高到96%。
2、白名单整改及除名流程。2015年在工信部发布《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同时,工信部发布《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其中明显规定整改及除名流程,明确表示不具备规范条件的企业需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应逐步退出钢铁生产。
3、白名单除名意义重大。
本次剔除企业中包括两类:一是部分已经/接近关停的僵尸企业,如海鑫、榆钢、安丰、鸿泰、三德、闽源等。二是其他未达标企业,但包括杭钢(该杭钢不等于宁波钢铁,为集团半山搬迁项目,系淘汰产能)、略钢等。我们初步估算,其涉及总量至少在8000万吨以上。
被剔除企业若整改不达标,即成为未来可能去产能的主要对象,剔除未来关停的政策依据更强,执法障碍更小;
名单中不乏国企旗下子公司,意味着国家对行业规范一视同仁,长流程钢铁行业整顿即将大幅拉开,再度杜绝前期大面积的中频炉短流程整顿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投资建议
关注三条主线:1)新疆大搞基建+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推荐酒钢、八钢;2)供给侧改革+中频炉整治,行业产能利用率提升,推荐新钢、鞍钢、河钢、方大等;3)转型南钢、首钢。
风险提示
去产能不达预期;需求去产能不达预期;需求去产能不达预期;需求去产能不达预期;需求去产能不达预期;需求去产能不达预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