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摘要:
1.市场回顾
2016年的创业板表现并不理想,全年创业板指跌幅最高达到27.71%,单12月创业板跌幅就达10.12%,仅次于两次熔断的1月份跌幅水平。进入2017年后,创业板跌势依然领先于大盘,一度在2017年1月16日创业板指下滑至1783.74,逼近2015年(近三年来)的历史低位1779.18。
2.走弱原因
从2016年年初至今,市场风格不断调整,整体上偏周期股、蓝筹股。以往集中于中小创板块的新兴产业中的成长股相对表现较差。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五方面内容:(1)资金净流动下的估值弹性:2015年至今的资金净流出过程中,高估值板块受到的压力与冲击更大;(2)政策导向的变化:随着创新、新业态等概念的热炒冷却,市场关注逐步转向供给侧改革。(3)投资者结构的变化:随着保险资金的高调举牌、蓝筹股价值重估等问题的频发,机构话语权不断增强;(4)业绩变化趋势:近年来去库存效应的放大,价量两方面共同提升业绩。(5)避险与进攻风格的转换。
3.市场预判
鉴于创业板呈现出的高成长、叠加类蓝筹的现状,决定了对于创业板的合理估值水平也要从结构上加以区分。我们结合创业板与主板、中小板近三年业绩表现,从类蓝筹与成长性两个视角,根据相应的行业分布、数据波动、估值分布三个维度,对创业板的合理估值水平进行综合性估量。
通过对中小板、主板以及创业板自身中同等类比下的个股进行分解,结合其所属行业与成长性质筛选处理后,以市值比重为权重进行整理计算,最终:我们得到创业板合理的估值中枢区间为46.2560,49.4245,略低于创业板现有整体估值水平57.9127,高于创业板指市盈率40.6895。因此我们预判,目前市场已经位于创业板的底部区域。
4.操作建议
年初以来,我们持续强调关注创业板的止跌信号,实际上是强调关注在当前蓝筹股走强的风格下,市场对小盘股看空情绪的拐点。此时超跌的优质成长股是首要的投资方向,对待成长可以转向进攻。而目前正处于创业板的底部区域,可以择时进行适当布局。
投资策略上建议,一是沿着产业资本增持的线索,推荐医药生物行业,二是从短期看,走出底部的反弹阶段,当前创业板中表现突出的龙头股值得重点关注,三是从长期看,投资创业板需要加大成长股的布局力度,选择一些市值合理的新兴产业类的公司,如信息安全、区块链、量子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