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1月12日,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防科工局六部委印发了《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造船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在“十二五”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5%和40%左右,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两方面: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扶植优强企业。这与国家的混改思路一致,在央企混改“6+1”试点方案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中国船舶都被列为主要的试点对象。作为《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通过兼并重组来进行调结构去产能是必由之路,南北船合并的预期加强。《行动计划》还特别提到,在大型主流船舶、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以及船用动力等核心配套领域,扶植培育一批优强企业。在上市平台中,负责船舶制造和维修的主要有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主要有天海防务、钢构工程、振华重工;在船用动力方面,中国动力是中国重工的动力集成平台,若南北船合并则中国船舶也将大概率将动力资产合并到中国动力,潜力巨大。2)行动计划提出,积极发展邮轮、游艇经济,加快实现邮轮自主设计和建造,大力发展中小型游艇和新型游艇设计制造。近年来,邮轮、游艇等传统高端消费潜力加速释放,邮轮、游艇旅游发展迅猛,出游人数屡创新高,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相关产业链中,首推中国船舶,2015年中船集团与嘉年华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双方将在中国从事具有中国特色的豪华邮轮、邮轮旅游、邮轮母港及母港城的运营与建设,发展中国邮轮经济产业。产业链上,还可以关注渤海轮渡(邮轮运营)和凯撒旅游(邮轮游组织销售平台)等。
2)《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前不久发布,分6个部分约9.1万字,详细记录了2015年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总体情况,并对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着重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力,军民融合事业开始向深水区推进,成果喜人:1)“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的100个大项目中约40个项目关联军民融合;2)截至15年底,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民口单位约占总数的2/3;3)航空产业园由2010年的28家激增到140余家;4)2016年一季度,战略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5)首批发布了118项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
军民融合的深度推进,不但激发了国有军工企业的活力和效率,也为更多民营军企业带来了向军口业务渗透的机会,同时提升了军工和相关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国家军民融合顶层规划下,军民融合必将持续深入推进,带动相关军民融合产业步入景气周期。未来3-5年,军民融合将催生万亿级规模的庞大市场,成为贯穿整个“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投资主题,如北斗导航、通用航空等新兴领域将成为重要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