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建设高峰期,业绩将有持续性。未来五年将成为特高压建设的高峰期,所有的特高压项目建造都将用到公司的产品。公司生产的电力电容器在国内也处于领先水平,公司估计该产品可以排在行业前五的位置,在特高压招标的过程中,基本都可以分到一定的订单额度。2016年有3个特高压项目启动,2017年至2020年预计平均每年新启动3个特高压项目,公司未来几年订单量和业绩将有持续性。
柔性直流—下一个业绩爆发点。公司的IGBT模块是分销ABB的产品,层叠母排和IGBT驱动都是公司自行研发,同时公司还是ABB半导体产品国内独家分销商,未来国内柔直项目的启动都将让公司获得订单。国家电网张家口北-北京柔性直流工程、南方电网金沙江下游混合柔性直流工程计划于2018年建成,预计公司订单量将在2017年爆发增长,达到10亿元以上。
研发能力强大,抢先布局微电网。公司的大多数产品来自于自行研发,技术研发是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今年公司又收购了瑞士公司Astrol65%的股权,Astrol将成为公司海外研发中心。公司预计微电网将成为三年后的业绩增长点,目前已经提前布局微电网业务,进行微电网产品的研发。
盈利预测和估值。高利润率的特高压输电产品占比提升将拉升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时由于规模效应,固定费用的收入占比也在下降。公司在2010年至2014年扩充了大量产能,因此未来两年不需要支付大额的资本开支,资产负债表较为稳固。我们预计公司2016年-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77亿元、12.22亿元和16.7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1.86亿元和2.58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11元、0.15元和0.21元,对应PE分别为12.3、9.1和6.5。给予公司6个月目标价2.12港元,首次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开工速度减缓,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