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性:管廊既是补历史欠账,又开辟基建工程中新的增量,在技术与安全方面均能体现“廊优于网”,具有较强的发展必要性;可行性:政策面上,中央牵头推进,决心强烈;融资面上,财政补贴+PPP模式提升民间资本积极性;技术面上,管廊技术相对成熟,可行性较强。
现阶段对公司业绩提升并不明显,未来增量显著:我们估算地下管廊的年均投资规模可达5,300~6,700亿元,长期有较大概率突破万亿,总体空间有望超25万亿,市场容量巨大。但现阶段管廊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业务体量较小,对上市公司业绩贡献仍较为有限。
PPP对管廊注入强劲动能,PPP总投资中管廊项目占比约2.2%:今年PPP项目数量和落地率不断提升,一到四季度落地率达20%/22%/24%/26%。其中投资额居全国1/2/5/6的贵州/山东/四川/河北四省管廊投资额924亿元,约占四省PPP项目总投资的2.2%。
建设成本与收益估算:地下管廊平均造价约0.56-1.31亿元/公里,按50年寿命测算其综合成本较直埋管网增长约81%,部分管线入廊成本上浮约1-6倍,成本增长明显,但管廊亦可实现显著的外部社会收益,其总收益/总成本的均值约为191%。
试点城市进展梳理:我们追踪了首批10个试点城市2015年度的绩效评价和施工进展、梳理了第二批15个试点城市“十三五”期间约1,500公里的初期规划、分析了昆明/福建/广州三地的管廊现状和运营模式,验证了管廊的技术优势和社会效益,但仍存在资金/产权等突出问题。
重点推荐的公司:在管廊设计领域重点推荐:中设集团/苏交科;在管廊建设领域重点推荐:中国建筑/中国中冶/宏润建设;在管廊产品领域重点推荐:龙泉股份/伟星新材/东方雨虹/国统股份/永高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管廊落地不及预期;PPP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