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军工2016年日常报告:船舶整合再下一城

来源:国金证券 作者:贺国文 2016-12-1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6年12月16日下午,中远海运集团宣布整合旗下的造船业务,成立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目前,中远海运旗下共有中远造船工业公司(中远造船)、中远船务工程集团(中远船务)和中海工业有限公司(中海工业)3大造船集团,下辖15家造船厂,合并后将形成仅次于“南北船”的中国第三大造船集团。

中远海运合并造船业务,中国第三大造船企业浮出水面:中远海运对旗下工业板块业务整合工作于今年8月启动。在9月12日提交的《工业板块业务整合总体建议方案》中,集团首次披露建议将中远造船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板块整合平台。此次成立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标志着船舶业务整合开始落地。新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囊括造船、海工、修理改装、配套等。据统计,中远造船、中远船务、中海工业三家公司在工业、船厂板块合计拥有造船产能1155万载重吨/年,修船产能1500艘/年,年可完工交付海工产品20个,民船产能规模仅次于我国的“南北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行业持续去产能,兼并重组成为大势所趋:全球航运船舶正在经历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16年9月,我国累计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同比下降了15%和18%。我国“活跃”船厂数量已从最高峰时382家降至9月的140家,下降幅度达到63%。如何更快更好地去除过剩产能、加快结构升级,已成为我国造船行业能否在危机中生存、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我们认为,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强强联合”,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更能够助力企业压缩过剩产能、优化资源配置,产生“1+1>2”的效果。因此,当前形势决定了兼并重组是我国船舶行业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航运巨头重组风生水起,船舶将是下一个风口:此次船舶工业板块的整合是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重组的思路延续。2016年2月18日,我国航运业两大巨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实施重组,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成为全球运力规模最大的综合航运公司。中远海运已将旗下上市平台规划为集装箱航运、港口码头、油气运输以及以租赁业务为核心的综合航运金融四大业务板块。通过集团资源的重新分配整合,目前四大板块业务能力均得到了显著增益:中国远洋将成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集装箱将占全球运力规模的8%;中远太平洋在全球控股和参股运营的码头数量将达到39个,泊位数达到172个;中海集运的装箱租赁业务规模将排名世界第三;中海发展旗下的油运船队控制运力规模则将居全球第一。航运和造船是一衣带水上下游,航运巨头间的整合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船舶行业即将发生、且必将到来的趋势。

南北船内部整合已拉开序幕,北船“十大业务板块”构想日渐明晰:我们认为,南北船合并利大于弊。南北船合并,不仅不会改变以往的军船建造模式,还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打通民船建造上下游产业链,解决两船之间存在已久的无序竞争问题。事实上,两船各自的内部整合已自2013年起拉开序幕:南船旗下的外高桥造船厂和广船国际分别梳理整合了自身业务;同时,随着2015年3月原南北船董事长互换,北船也推进了两对四家船舶重工子公司整合。将此看作重组的前奏,我们认为南北船之间的大合并也渐行渐近。目前,北船集团已形成“动力、电子信息、水中兵器、军贸物流、新材料、清洁能源、特种装备”等四大领域十大产业板块、每个板块以IPO或借壳方式实现上市运作思路;并持续推进打造三大专业资产整合平台:海洋装备总装平台--中国重工、综合动力平台--中国动力、海洋信息及船舶电子平台--中电广通。类比航运领域四大平台,我们认为上述上市公司在未来的整合中将极具业绩改善潜力。

我们判断2017年有望成为我国船舶行业的关键一年--南北船整合将大概率实现破局。根据目前两船的实力比对和领导层安排,我们大胆畅想未来南北船整合将由北船整合南船。我们认为,南北船一旦实现合并,北船集团目前已有的三大专业资产整合平台(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电广通)将有望快速承接南船对应资产,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获得业绩增厚。此外,按照十大业务分版块、每个板块以IPO或借壳方式上市的运作思路,南船集团现有的上市公司也将在整合中起到重要作用。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船舶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