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动力电池行业2016年日常报告:政策落地助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启动

来源:国金证券 作者:姚遥 2016-12-02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事件

12月1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公开征求意见截止12月14日。(《办法》全文见后文附录)

评论

1. 细化管理政策,进一步明确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 相对于年初出台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所提供的较为宽泛的指导意见而言,此次《办法》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规范化管理细化到了生产、设计、回收、销售、使用维修和报废等不同阶段,并设置了相应的惩罚性规定,从而具体落实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办法》规定:汽车生产企业应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与回收拆解企业合作回收新能源汽车报废后产生的动力蓄电池。

2. 建立标准体系及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化模式,鼓励动力电池梯级利用。

工信部及相关部门将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拆卸、拆解、包装运输、余能检测、梯级利用、材料回收利用等技术标准;此外,还将将建立统一的溯源信息系统和相关信息共享机制,这将提高废旧动力电池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未来,相关的财税优惠、产业基金、积分管理、残值交易等激励机制和市场化的交易模式都将陆续推出,加快建设良性产业生态系统的进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逐步由“政策驱动型”转变为“市场驱动型”。

此外,《办法》鼓励废旧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提出了“遵循先梯级利用后再生利用”的综合利用原则。

3. 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经济性可观,规范化政策落地助百亿级市场启动。

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16.9Gwh,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量为35.5万辆,我们预计全年将达到42-45万辆的水平,对应动力电池需求预计将达到18-20Gwh。电池寿命按照商用车3年、乘用车5年测算,我们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在2018年起爆发,当年即达到50亿元规模;202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36亿元。

详情请参见我们于今年9月21日发布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深度报告《掘金动力锂电池回收,百亿级新能源车后市场》。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路径和政策体系已经逐步明晰,《管理办法》落地将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顺利启动保驾护航。

目前已经明确对动力锂电回收业务进行布局、并具备相关技术和资质凭证的企业,无疑将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未来随着回收产业规模的扩大、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掌握低成本回收渠道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届时大型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商有望后来居上。

此外,《办法》明确鼓励废旧动力蓄电池的梯级利用,因此自身具备储能业务布局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有望在该领域占得先机。

推荐组合:赣锋锂业、圣阳股份、南都电源、杉杉股份、格林美、比亚迪。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格林美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