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升势超预期
PPI环比大涨0.7%,同比破“1”(1.2%)。黑色、有色、能化产品市场价环比均上涨5-12%。限产政策、冬季用煤导致煤炭价格大涨,煤炭采选PPI同比从上月的4%扩大到15%。供给端去产能、控产量、去库存,需求端基建地产投资滞后拉动,加上煤价大涨,黑色与有色价格继续受到支撑。往前看,煤企增产出现端倪、高炉开工持续回升,市场供应将逐步回暖,但产量和产能的恢复需要数月,同时,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京津冀多地停时限产抗雾霾,煤炭、有色和黑色价格短期仍有上涨压力。总体看,明年PPI同比或呈前高后低之势。
警惕CPI上行风险
1.食品CPI:节后降价、猪周期下行致环比跌,但鲜菜低基数促同比升
中秋十一小长假过后,10月食品CPI环比由升转降,果、蔬、蛋、水产环比均降,同时猪周期渐趋下行。但鲜菜低基数致食品CPI同比升至3.7%。由于鲜菜去年同期降幅大、基数低(去年10月环比-5.6%,远超三年同期均值-2.9%),导致CPI鲜菜同比大幅提升5.5个百分点至13%,对总体CPI较上月多贡献0.14个百分点。而鲜果、蛋、水产品的贡献与上月相当。猪周期或渐趋下行。6月以来猪肉供给已有上升势头。能繁母猪与仔猪存栏量企稳止跌,而且该数据为上报数,或存漏报,而微观层面显示,大养殖企业产能扩张较快。其次,定点屠宰量上升,表明生猪出栏量上升。再者,15年下半年开始猪价大涨,使得国内外价差较大,猪肉进口上升快,对供给亦有边际贡献。6月以来全国平均生猪价格已下跌20%,猪肉价格下跌11%。CPI猪肉分项同样连续四个月环比下滑,同比从年中最高的33.6%大幅收窄至4.8%。猪价对本月CPI同比较上月少贡献0.03个百分点。
2.非食品CPI:同比微升,亦有低基数影响
非食品环比微升0.1%,低于历史同期季节性涨幅;同比由上月1.6%扩大至1.7%,同样受低基数影响(去年10月环比为6年同月最低)。分项看,衣着、家用设备、文教环比仍低于往年同期,房租增长低迷。但煤价大涨,冬季北方取暖用煤增多,同时OPEC减产预期推动国际油价大涨,居住中水电燃料、交通用燃料环比涨幅超过历史同期,医疗保健价格同样坚挺。
3.往前看,明年CPI同比或小幅上扬
2016年留给2017年的翘尾因素是0.7个百分点,比今年高0.1个百分点。而对于新涨价因素,一方面,1)明年猪周期或将下行;2)虽受拉尼娜影响,今冬预计较冷,菜价仍有上行风险,但基数已较高,对同比推升或有限;3)石油供给充足,沙特是否减产有待观察,油价或许有下行压力。但另一方面,上行压力不能忽视。1)PPI升势超预期,已持续一年压缩中下游企业利润而未传导至消费价格,明年或对CPI有抬升压力;2)“8·11”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已贬值8%,亦可能通过进口价格上升传导至CPI;3)流动性宽裕使得投机性需求大幅推升蒜、姜、蛋、豆等商品价格。综合来看,明年CPI同比有可能较今年小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