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贬值冲击的传播链条有缺口
在中国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现状下,汇率贬值的冲击传导是不连续的,即实际难以发生,汇率贬值预期对市场的真实冲击,只停留在心理层面上。随着时间推移,最终会得到修正。事实证明,金融市场在汇率波动时期的调整,最终都得到了修正。从投资的角度,汇率波动造成的冲击,在大部分时期都是可以利用的市场“出错”机会!
货币超发和资产泡沫并不一定导致货币贬值
人民币贬值预期的理由,是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高资产泡沫和货币超发。这一条件下贬值的实现,存在一必要前提:资本的自由流动。没有资本项目的开放,一国的资产、资本、货币和国际市场就是隔离的,资产价格的高低和货币发行多少就失去了国际比较的基础。在中国资产项目仍未开放的条件下,国内资产泡沫和货币超发造成贬值的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退一步讲,中国时下的资产价格高估状态是否稳定,是资产泡沫能否成为贬值推力的更关键因素。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中国虽然货币超发,按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如美、欧、日、英等国,其货币超发状态,程度恐怕并不亚于中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各国基础货币投放的增长看,西方国家货币超发甚比中国。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仅是中国阶段应对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取向需要维持人民币平稳甚至升值态势,但短期经济目标又使“弱势货币”成为当前的更现实选择。实际上,贬值并没有带来中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从某种意义上,国际大宗商品的上涨,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条件,迫使中国政府容许汇率暂时贬值。当贬值预期的经济负面效应和政治负面效应,积累到影响当期经济运行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时,人民币管制力度的加强就会反弹。既然,国际汇市的真实情况是美元“不强”、人民币“不弱”,那么人民币兑美元的阶段贬值目标,就可能随时结束,当前这一终结时点已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