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量达到5.09万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30.8%的年均增速远高于全国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
得益于快速增长的机器人市场,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机器人展由去年的一个展区扩展到今年五万平方米共两个展区,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227家企业同场“PK”。
机器人领域的国际领先企业纷纷借助工博会的平台,推出自己新研发的产品,中外企业相同类型的产品直接在场内展开竞争。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大疆、新时达、赛腾等也展示了针对工业机器人领域和服务机器人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多位部委官员在参与工博会相关论坛时也表态,机器人是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需要关心呵护,技术标准、质量规范和安全因素将在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中外企业同场竞争
2015年,工业机器人领域中,被称为“四大家族”的瑞士企业ABB、德国企业库卡、日本企业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占据了国内五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本土企业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
这四家企业也在本届工博会中悉数亮相。其中,ABB对旗下的人机协作机器人YuMi作了推介。库卡则发布了新的低负载机器人产品组合。发那科也在中国区域首次公布小型协作机器人产品。
不难看出,作为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协作机器人成为各方关注重点。但这一领域并非只有国外的“玩家”。
本次工博会上,本土企业中科新松有限公司重点推出了双臂协作机器人产品。这一产品获得组委会颁发的工业设计金奖。据介绍,具备柔性多关节技术和可动双目视觉系统的双臂协作机器人,具有高灵活性、安全性、自主避障等特点。
中科新松研发部工程师陈宏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技术上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并不大。但由于国外企业进入机器人市场较早,在成本和价格控制方面有很大优势。同时,国外企业成熟和完善的体系也有助于产品快速进行本地化。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发现,安全因素、如何在智能化和数字化上更加深入,以及增强机器与人类的交互性和协作性,是企业共同认可的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点。
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销售官Martin Kuhnhen表示,库卡将通过增加传感器的方式,使通用工业机器人增强人机交互功能。特别是在中国,人机交互机器人将会产生非常多的可能性。
发那科公司专务稻叶清典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制造业中真正实现自动化的企业比例很低,如何帮助剩下的企业实现自动化是很重要的部分,要求今后的机器人能够更简单地进行系统化,降低机器人参与自动化的难度。
稻叶清典说,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于如何更好地进行互相连接。现在的机器人产业中,人和设备是分离的,谈到机器人和自动化往往是无人化。但是未来的自动化需要人和设备在云端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机器人和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制造业将成主要竞争领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量达到5.09万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30.8%的年均增速远高于全国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
不过,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引导手段,产业综合竞争力偏低,整体质量水平需要提升。
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参加工博会相关论坛时谈到,机器人是前景光明的朝阳行业,也是新兴产业,需要关心呵护,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标准支撑、认证引导、社会共治、制度建设和国际合作。
林念修表示,发改委互通有关各方推动建立了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系统,也先后设立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等机构,未来技术标准、质量规范将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陈宏伟则认为,与工业机器人相比,国内企业在服务机器人上发展要更好一些。服务机器人离消费者更近,可以在智能化上进一步研究,使产品更好地适用于银行、商场等应用场景。
陈宏伟说,对目前国内企业而言,消费领域的机器人应该朝着智能化、仿生化的方向发展,而工业领域应更注重产品的数字化和一体化。他表示,在制造业领域,将是未来本土企业和国外企业竞争的主要领域。
在具体措施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金书波提出五大措施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包括发布政策引导地方政府理性发展机器人产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加快组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建立完善标准和认证体系和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等。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liudong@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