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9月银行结汇1208.1亿美元,售汇1492.5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84.4亿美元,逆差较上月增加189亿美元。其中,代客结售汇逆差268.7亿美元,逆差较上月增加236亿美元。针对结售汇逆差扩大的事实,我们观点如下。
第一,近期系列数据恶化显隐忧。除银行结售汇数据恶化外,近期伴随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9月跨境资本流动相关数据普遍恶化:外汇储备连降三月至3.17万亿美元;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连降11个月至22.9万亿元,创下2016年1月来最大降幅;银行待客涉外收付款逆差455.3亿美元,降幅较上月增加375.22亿美元。这与我们之前的预期一致,三季度美国经济数据将明显好转,四季度美联储再次加息概率较大,尽管美元指数在9月份小幅收跌、人民币汇率微涨,但此时境内外市场贬值预期已相当浓厚,“十一”期间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连续走跌即是明证。同时九月还是留学开学季,叠加“十一”境外游的购汇需求,企业季度末的财务结算和海外红利汇出等因素,导致银行售汇金额达到近半年新高。
第二,结售汇逆差并不代表资本一定外流。9月份代客结售汇逆差为268.7亿美元,究竟这部分外汇资本流向何处?我们逐一分解。首先来看外流规模。9月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为455.3亿美元,远超结售汇逆差,但这并不意味着结售汇逆差全部用于对外净支付,因为,其中对外净支付还包括人民币结算。9月涉外收付款项下人民币收入445.7亿美元,支出893亿美元,人民币对外净支付447.3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项下外汇净流出规模仅有8亿美元。剩下的260.7亿美元的代客结售汇逆差必然留在境内,用途主要有三:一是变成外汇存款留在银行系统,9月存款类金融机构外汇存款较上月增加166.5亿美元,占结售汇逆差的62%;二是企业用于偿还银行贷款,9月存款类金融机构外汇贷款较上月下降66.4亿美元,占结售汇逆差的24.7%;剩下约有27.8亿美元可能以现金形式被企业和居民持有,以满足日常经营和出境旅游所需。这是企业和居民正常的资产负债调整结果,是市场主体规避风险的理性行为。
第三,结售汇恶化态势相对可控。进一步从结汇率和售汇率角度考虑,深入剖析9月份结售汇逆差扩大的原因。结汇率用银行结汇金额与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入之比衡量,9月份结汇率为77.6%,较上月增加了0.8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和居民的结汇意愿升高;反之,售汇率却从8月的74.3%升至77.6%,增加了3.3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和居民购汇需求上升,这也与我们之前的分析一致,即9月结售汇逆差扩大有季节性因素。尽管售汇率再次升高,但与2015年月度均值86.1%和今年上半年月度均值82%相比,已然明显下降,说明境内购汇热情逐步消散。
第四,后市需更加关注个人购汇需求。企业在上一轮资产负债调整中基本到位,在获得外汇收入后需要将部分外汇转换成人民币,满足境内经营和交易活动所需。因此,最近几月结汇率开始逐月回升,结合汇率走势和前期经验,今年2月份的61.4%可以看作是结汇率的下限,预计不会再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反观购汇率,经过上一轮贬值行情,企业和居民发现人民币贬值幅度有限,央行不会允许汇率大幅度贬值,而外汇收益率有限,持汇需要付出人民币存款或理财产品收益的机会成本,这显然不划算,因此近期购汇率也逐渐平稳。但目前危机在于,10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幅度偏大,央行容忍度提高,如果以富裕大妈为代表的境内居民再次大举购汇,将对外汇储备和汇率带来较大压力。央行需正确引导预期,同时避免汇率在短时间内调整幅度过大,刺激民间高净值人群的购汇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