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9月M1货币供应同比24.7%,前值25.3%;M2同比11.5%,前值11.4%;新增人民币贷款12200亿,前值9487亿;社会融资规模17200亿,前值14697亿。
主要结论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9月金融数据平稳偏强,但公布的信贷、社融数据扩张程度仍超预期。新增信贷1.22万亿、社融1.72万亿,从内部结构看,除了居民购房继续加杠杆外,企业中长期融资回升较明显,结构有所优化。未来看,房地产调控负面影响下,基建需要进一步发力。由于未来几个月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不大,因此预期政府将借助准财政政策,包括PPP和专项金融债,同时辅以信贷政策配合。
1、9月新增信贷1.22万亿,扩张程度超市场预期,环比回升主要来自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预计年末在信贷政策配合下,基建将继续发挥稳增长作用;此外居民部门信贷保持高位,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再创历史新高,超过5700亿,占当月新增信贷47%,个人住房贷款新增4759亿元(占比39%,前三个季度累计占比35.7%),9月地产销售量价齐增,按揭贷款保持高位;在近期大量政策调控下,二线城市地产销售量有所下滑,同时央行召集17家商业银行要求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预计10月按揭贷款增量放缓。
(1)9月信贷超预期,同环比均有一定增长,且结构上看,较前期优化,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明显增长(4466亿左右),结合财政存款下滑,预计年末财政、信贷政策配合稳增长;(2)地产销售量价齐增,按揭贷款继续高增长(4759亿元,占比39%,前三个季度累计占比35.7%),居民中长期贷款再创新高(超过5700亿),加之汽车销售高增,居民部门贷款维持高位(6370亿左右,占比52%);(3)三季度累计看,新增信贷2.63万亿,较15年同期下滑7100亿,拖累主要来自企业(7400亿,同比-6200亿)以及非银金融机构(866亿,同比-7600亿,去年存在股市波动异常因素),而居民部门由于地产加杠杆是新增信贷的主要支撑(17700亿,同比+7200亿)。
2、9月社融新增1.72万亿超预期,同比增长12.5%,较前值提高0.2个百分点;增量主要来自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占比74%);此外直接融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合计4600亿,占比27%),表外融资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平稳增长,承兑汇票继续拖累;而四季度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背景下,外币贷款继续净减少。三季度看,新增社融3.68万亿,较15年同期增加5200亿,贡献主要来自股票融资、人民币贷款多增以及外币贷款拖累减少。
3、部分单位活期存款转为收益率更高的品种,以及季末企业集中归还借款利息行为致使企业存款增量大幅下滑(4162亿),同时M1增速放缓(24.7%,前值25.3%);财政发力,财政存款大幅减少,结合信贷结构,预计财政、信贷将继续配合发力稳增长。9月外汇占款下滑扩大至3375亿,央行通过逆回购、MLF等方式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同时配合信贷扩张,叠加基数有利,M2小幅提高至11.5%。
4、四季度人民币汇率贬值程度加大,降低风险偏好。美元走强使得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向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都有负面影响。但中国市场更多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增长和政策态势。 从增长看,有弱企稳的迹象,但房地产调控无疑对短期增长有负面影响。如何对冲呢?基建需要进一步发力。由于未来几个月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不大,因此政府希望借助准财政政策,包括PPP和专项金融债。而这二者需要信贷政策的配合。
所以,未来货币政策的态度比较关键。一种情形是央行执行偏谨慎政策,那么不仅基建目标完不成,市场流动性也不好。这种情形是市场比较担心的。另一个情形是边际上略做宽松,支持增长。如果财政货币同时都不松,增长堪忧。现在看,美国加息会对全球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四季度外占下降可能要求央行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