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平安观点:
锂电池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带动锂电负极材料需求快速增长。随着能源形势、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智能化交通需求的日益强烈,新能源汽车在未来10~20年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带动下,锂电负极材料需求快速增长,预计中国2020年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量为17.29万吨,中国2015~2020年锂电池负极材料需求年均增速为22.08%。
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供给高度集中,国内负极材料供给大于需求。2015年,深圳贝特瑞、日本化成、上海杉杉、三菱化学、日本碳素、日本JFE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6%、17.1%、12.5%、7.6%、4.6%、3.3%,总份额为69.7%。综合考虑到各个企业产能扩张情况,保守估计2018年国内负极材料产能规模将超过25万吨。即使考虑到国内负极材料强劲的需求增速,国内负极材料供给仍大于需求,预计2017年和2018年国内负极材料价格预计稳中略降,龙头企业依靠销量提升、综合成本下降而保持一定增长。
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其有规模、技术、客户、产业链优势。2015年,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到3万吨,占全国产能比重达到30%,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37%,遥遥领先兵他企业。公司为拥有负极材料完整价值产业链的企业。目前拥有鸡西天然石墨产业链、山西/天津人造石墨产业链、深圳/惠州研发与高端制造平台;最终形成了东北、华北、华南锂电池负极材料垂直产业链布局。此外,公司还拥有客户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
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生产的正极材料产品主要包括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锰系多元复合正极材料以及三元系正极材料NCA。2016年上半年正极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9.03%,净利润同比增长41.18倍。未来随着新建磷酸铁锂和NCA三元材料项目达产,公司正极材料将迎来快速增长,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来源。
投资建议:通过分析,我们预测公司2016~2018年营业收入依次为20.27亿元、25.03亿元、30.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1%、23.4%、23.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4亿元、3.00亿元、3.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3%、23.0%、23.6%,按照最新股本摊薄后每股收益分别为1.40元、1.72元、2.13元。考虑到公司在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领先地位及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持续成长可期,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调整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