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即使提前加息,或者在今年加息次数超过一次,也很难改变本轮加息周期为美联储史上最弱加息周期的宿命。而对A股的冲击呢,很有可能就如同英国脱欧一般,只有脉冲冲击的效果。
从情绪上看,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游戏拖延过久,已经失去了实质性效果。自从2014年10月底美国退出QE制造加息预期以来,过去将近2年时间里,联储已经召开过10次议息会议,耶伦的讲话也已发表过12次(包括议息会议以及其他的重要讲话),但在那么多次的利率决议中,最终联储只选择了小幅度加息一次。而在新近的讲话中,耶伦在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上继续含糊其辞。
更重要的是,当前世界经济需要的结构性改革,是货币政策所提供不了的。世界经济遇到的困境是结构性、长期性的“慢性病”,其根源就在于三大结构性因素:老龄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和技术创新遇到瓶颈。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这些结构性因素的恶化。
老龄化对于经济体的长期负面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从生产端看,老龄化比例提高等同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从需求端看,一个经济体的整体年龄越老,其消费潜力就会相应下降。老龄化与低利率也有着必然联系。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并固化对于经济体的长期影响与老龄化类似,都是结构性降低了一个经济体的长期潜力。在经济学框架里,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如果考虑到财富增值部分也算做收入时,这种递减会更加明显。
在科学上没有出现革命性突破时,技术创新迟早会遭遇科学的天花板,这就是所谓的“三体困境”。对于创新领导者而言,一方面,由于新的技术突破变成产业化的难度在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技术的扩散在加速,创新者享受创新红利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短。这也是美国目前遇到的一大结构性难题。
总体上而言,加息或者不加息,都改变不了发达经济体宽松的大趋势,由此对市场也很难造成趋势性的冲击。
风险提示:加息幅度超过预期;世界经济断崖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