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日,我们组织电话会议,与迈瑞微电子总经理一同剖析指纹识别产业发展情况。
评论:
指纹识别市场情况介绍
指纹识别行业需要先关注智能手机及终端的发展,指纹识别从2013年9月苹果5S发布后成为手机标配趋势。现在的手机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三方,一是苹果,二是韩国三星、LG等,三是中国厂商。目前国内前三大指纹芯片厂商分别是,汇顶、迈瑞微、思立微。
中国市场每个月智能手机产销量约8000万部,前十大厂商占据5000万~5500万。指纹的配置率约每月3500万套~3800万套,渗透率接近一半。预计一年以后将达到6000万~7000万,配置达到率80%左右。等到5S发布5周年时预计指纹识别将成为手机标配,在中国市场达到8000万~9000万的月配置量,此后趋于平衡。
指纹识别供应商除苹果、三星的供应商以外的龙头是瑞典的FPC,该公司月出货量约为2200万~2500万,是绝对的龙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70%,其指纹识别产品在中国前十大品牌中接近标配。每月华为近1000万、OPPO约700万、小米约300万,VIVO约600万,中兴联想也各约300万。
半导体产业具有龙头效应,迈瑞微在汇顶之后,大约是汇顶的20%,第三名约是迈瑞微的20%。未来厂商之间的差距或将逐渐缩小,预测国内市场未来一年汇顶有望挑战FPC。目前大陆和台湾厂商有十几家在这个行业发力。但在指纹识别芯片领域,大陆厂商遥遥领先台湾厂商。台商规模大的只有一家神盾,因为其成功进入三星供应链,它主要以软件和算法为主,在中国大陆出货量可能排到第五到第六名左右。
指纹识别技术介绍
生物识别主要有四种技术:
1.一是人脸识别,准确率非常高,但是他的使用场景是偏被动的,不方便。需要大的识别场景,如门禁或街道等公共环境获取人脸信息。
2.二是虹膜识别,优势是能够局部利用手机现存供应链进行生产,安全性也非常高,但应用比较麻烦。与人脸识别类似,这两者都在安全度较高的专业场景应用得多。
3.三是掌纹识别,其信息比指纹识别较全,但易用性没那么强,和虹膜识别类似。
4.四是指纹识别,其安全性虽然没有前几个高,但很多时候的应用对安全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其优势是:比较方便,苹果量产已经证明指纹识别的可靠性和方便性,也得到了其他客户跟随的证明,几乎成为智能手机标配的趋势。
指纹识别有很多实现方式,最早是按手印拍照,这也算是光学方式的开端,还有热感应、超声波,电容等。这几种比起来各有优缺点。光学最简单,但由于需要补光,其摄像头体积比较大。而不需要补光的如红外摄像头,则与原有产业链较难结合,难以形成量产。超声波量产也存在问题。而电容的技术路线较为合适,从8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较为成熟。包含几种实现方式:其中苹果倡导的RF方式,穿透力很强,但功耗较高,且专利已被苹果覆盖。迈瑞微自主发展C-Q-T技术(迈瑞微在中国专利局是可查到的唯一有授权发明专利的指纹芯片公司)。另外一种是FPC的主动脉冲型。
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分为芯片行业晶圆材料、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模组和整机。
材料方面基本与CMOS半导体类似,核心材料硅片业内多采用日本厂商产品。
晶圆制造:全球第一大是台积电,第二大是Globalfoundry,第三大是联电,第四大是中芯国际。苹果是在台积电下单,国产龙头汇顶也在台积电。而瑞典FPC在中芯国际下单。中芯国际这几年业绩非常好,原因是FPC每个月给其2000多万片订单,折合成8寸晶园差不多5万片左右。中芯国际的总产能是35万片,因此FPC对中芯国际的业绩具有很大提升作用。迈瑞微也是在中芯国际做,大约占其1万片产能,明年预计将更多。此外,思立微也是在中芯国际下单。中芯国际在中国大陆市场是龙头。
封装厂大陆龙头是江阴长电,第二是华天科技。迈瑞微是华天科技的量产指纹封装第一大客户,华天科技同时和FPC、汇顶科技也在做技术磨合和量产。第三名是苏州晶方,总规模比前面两家小,但是它在CIS的CSP封装是全球的龙头之一,第二它此前也有给苹果等厂商做指纹封装,拥有经验。国际上公司第一是日月光,但之前没有在指纹行业发展客户。第二是安靠,是汇顶的最大封装厂。第三是富士通,在给好几家批量供货。第四第五是台湾矽品和力成,力成和迈瑞微也有合作。而FPC最大的封装厂是韩国Signics。指纹芯片的封装材料和其他半导体材料是完全不一样,在指纹识别芯片出现之前,封装材料主要是对芯片起到保护作用如电性能、温度、化学腐蚀。而指纹识别封装材料是功能材料,会影响指纹信息的获取和测量,因此需要全新开发。日本住友化工和松下化工是材料行业的龙头,在材料方面在全球是遥遥领先。此外,国内天津德高化成也在做尝试。
指纹领域模组方面国内上市公司方面遥遥领先的是欧菲光,月产量在1200~1500万套左右,第二是信利光电500~700万套,第三是硕贝德的子公司凯尔生物识别。第四是合力泰和丘钛科技,第六名是金龙机电。非上市公司方面桑来士规模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