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行业在中国已发展二十多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经历了多次挫折。行业内产生了诸多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上海迪士尼的开业标志着行业迈入新的转折点,不论在供给端还是需求端结构都将彻底变革。
独家视角:
供给端集中度提升,寡头垄断加速形成:市场整体投资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主题公园数量将会不断减少,在一些低储蓄率高消费能力的区域存在结构性机会。由于交通布局的特殊性,我国的主题公园覆盖群不应该是环状分层而更应该是网络状分布的。至2020年,国内集团可以取得五进二,十进五的地位。房地产模式不可持续,综合体模式和文娱集团模式具有发展潜力。
需求端客户需求多样化,细分市场潜力无限:主题公园消费频次和客单价提升是核心要素,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到3.7亿人次。迪士尼的进入搅活市场,提升客单价,利大于弊。本土运营商应抓住外来者的战略薄弱点,布局青少年市场、周边游市场和自驾游市场。
通过持续投入升级和提升服务质量,十年内不谈弯道超车但五年内可打防守反击。
战略定位多元化,条条大路通罗马:IP群缺失问题,短期内可以通过品牌授权代言和爆款旅游产品打造来弥补,但长期来看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不会成功,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一技之长要发挥到登峰造极。很多企业希望学习迪士尼,但是缺乏相应的战略资源和转型契机,更不如学习默林娱乐、雪松会或者宋城模式。
科技改变营业模式,不变的是社交氛围:IP流水线生产的模式已成套路、大数据和VR技术将大幅降低成本、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兴起将颠覆营销思路,开源节流尚有大幅空间。不过,主题乐园的消费归根到底仍旧是一种社交体验,科技时有更替而氛围无可取代。两极化趋势下,打造独特的环境认同感和非娱乐性元素是保持主题公园生命力的根基。
投资逻辑:市场空间远未触及上限,规模稳步增长将保证投资价值的持续兑现。看好四类主题公园模式:极致的器械类乐园、精致的差异型场馆、自上而下的文娱综合体和大规模的集群生态。建议关注宋城演艺、大连圣亚、华强方特、海昌海洋公园、华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