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动画电影:强势归来
2016年上半年好莱坞见证了动画电影的旋风。《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3》《海底总动员2》《愤怒的小鸟》均表现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1H16全美电影市场中,四部主要动画电影占整体票房市场的比重已达20%。美国动画电影板块的复兴,有多重的驱动因素。(i)好莱坞对动画电影的定位日趋成熟,为成年人打造的全龄化动画趋势越来越明显。(ii)好莱坞成功打造出许多有票房号召力的动画IP;这些IP通过系列电影的方式不断自我加强,具有强大的吸金力。(iii)好莱坞特技的进步也是动画电影崛起的重要催化因素。
美国动画电影的商业化:后消费市场运营典范
动画电影的商业化目前主要体现在主题乐园和衍生品两方面。全球十大主题乐园中,以动画为主题的乐园已占据游览人次的50%。而衍生品方面,美国电影产业中衍生品占到了总收入的7成,票房只占3成。
迪士尼作为动画电影商业化的标杆,其主题乐园的游览人次是全球第2、3、4名之和;其衍生品授权零售额则连续多年位列全球授权商冠军。
中国动画电影:挑战重重,期待风口
与美国动画电影相比,国产动画电影曾凭借独有的绘画形式和神话内容走出自己的风格,目前却在进口动画电影的冲击下面临重重的挑战,单片平均票房仅为美国的1/4到1/3,票房天花板触手可及。
我们认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薄弱存在若干原因。(i)成熟IP较少。(ii)二是定位依旧以低龄片为主,没有能够吸引成年人的消费。(iii)“讲不出好故事”是一直被诟病的问题,背后是优秀编剧群体和成熟编剧体系的缺位。(iv)动画工作室单打独斗的情况下,资金的匮乏是重要约束。
中国动画电影的商业化:尚处初期,有待培育
中国近年主题乐园井喷,但动画主题占比甚少,主要与缺乏成熟动画IP有关。衍生品方面,2015年衍生品占中国电影产业收入仅20%。衍生品发展的滞后是由于(i)IP认可度低,消费习惯缺失;(ii)衍生品开发机制尚未形成;(iii)版权保护力度弱,盗版横行。
寻找中国的迪士尼
综上,无论是国产动画电影还是其后消费市场,都处于发展较不成熟的阶段,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公司加足马力、抢滩动画电影市场。非上市公司中,十月文化和米粒影业作为动画电影的先行者,已经推出了各自的数部代表作。上市公司中,阿里影业着重利用自己强大的电商平台进行动画衍生品的销售。而华强方特通过《熊出没》IP的打造已经成功推出电影三部曲;同时熊出没主题的乐园已经占据全球主题乐园集团第8名。未来我们期待看到这些公司在动画电影及商业化领域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