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传媒行业-动画电影中美比较专题:重燃好莱坞,国产盼春来

来源:光大证券 作者:秦波 2016-08-0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好莱坞动画电影:强势归来

2016年上半年好莱坞见证了动画电影的旋风。《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3》《海底总动员2》《愤怒的小鸟》均表现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1H16全美电影市场中,四部主要动画电影占整体票房市场的比重已达20%。美国动画电影板块的复兴,有多重的驱动因素。(i)好莱坞对动画电影的定位日趋成熟,为成年人打造的全龄化动画趋势越来越明显。(ii)好莱坞成功打造出许多有票房号召力的动画IP;这些IP通过系列电影的方式不断自我加强,具有强大的吸金力。(iii)好莱坞特技的进步也是动画电影崛起的重要催化因素。

美国动画电影的商业化:后消费市场运营典范

动画电影的商业化目前主要体现在主题乐园和衍生品两方面。全球十大主题乐园中,以动画为主题的乐园已占据游览人次的50%。而衍生品方面,美国电影产业中衍生品占到了总收入的7成,票房只占3成。

迪士尼作为动画电影商业化的标杆,其主题乐园的游览人次是全球第2、3、4名之和;其衍生品授权零售额则连续多年位列全球授权商冠军。

中国动画电影:挑战重重,期待风口

与美国动画电影相比,国产动画电影曾凭借独有的绘画形式和神话内容走出自己的风格,目前却在进口动画电影的冲击下面临重重的挑战,单片平均票房仅为美国的1/4到1/3,票房天花板触手可及。

我们认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薄弱存在若干原因。(i)成熟IP较少。(ii)二是定位依旧以低龄片为主,没有能够吸引成年人的消费。(iii)“讲不出好故事”是一直被诟病的问题,背后是优秀编剧群体和成熟编剧体系的缺位。(iv)动画工作室单打独斗的情况下,资金的匮乏是重要约束。

中国动画电影的商业化:尚处初期,有待培育

中国近年主题乐园井喷,但动画主题占比甚少,主要与缺乏成熟动画IP有关。衍生品方面,2015年衍生品占中国电影产业收入仅20%。衍生品发展的滞后是由于(i)IP认可度低,消费习惯缺失;(ii)衍生品开发机制尚未形成;(iii)版权保护力度弱,盗版横行。

寻找中国的迪士尼

综上,无论是国产动画电影还是其后消费市场,都处于发展较不成熟的阶段,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公司加足马力、抢滩动画电影市场。非上市公司中,十月文化和米粒影业作为动画电影的先行者,已经推出了各自的数部代表作。上市公司中,阿里影业着重利用自己强大的电商平台进行动画衍生品的销售。而华强方特通过《熊出没》IP的打造已经成功推出电影三部曲;同时熊出没主题的乐园已经占据全球主题乐园集团第8名。未来我们期待看到这些公司在动画电影及商业化领域大展身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电影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