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业绩平稳增长。由于外科产品收入增长等原因,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公司上半年营业额3.64亿港元,按年升16.12%,净利润6,198.70万港元,同比增长20.03%。分产品看,外科/眼科/推广服务分别占收入的46%/49%/5%。分渠道看,自有产品/第三方产品/推广服务分别占收入总额的81%/14%/5%。总体而言公司上半年业绩略微低于市场预期,但是增速比较平稳。如果剔除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影响,收入增长估计超20%,而利润增长估计达30%。
外科产品维持较快增长,眼科产品收入增速将逐步恢复。公司外科产品主要包括贝复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用于创面修复的喷雾剂和冻干粉)和贝复新(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于创面修复的凝胶)等,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3.5%,其中占外科药品销售收入93.4%的贝复济收入同比增长24.8%。外科产品覆盖的医院数量新增约135家至1900家。考虑到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新增医院的增长空间,我们认为外科产品全年将维持较快增长。眼科产品上半年收入仅同比增长3.4%。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辉瑞和百盛等产品的销售上,但是目前来看辉瑞产品的推广略微慢于预期。同时主力产品贝复舒销售受到一定影响,收入同比倒退4.1%,拖累眼科板块整体增长。我们认为,公司辉瑞和百盛等的产品销售还需要一定时间去拓展,公司眼科业务增长恢复略需时间。
销售团队持续扩张,短期看分销费影响利润。公司2016年上半年作了一些战略调整,新设几个办事处,新增销售人员300多人,主要用于新产品推广。我们认为战略调整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但是短期看导致分销行政费用增加,而且新产品推广需要一定时间,效果反映到业绩上需要时间。
公司将继续注重新产品研发与外延扩张。公司预计部分眼科产品将于2017年以后上市,目前还有2个眼科保健产品待批生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凝胶正在等待审批。除内生性增长以外,公司继续注重外延扩张。公司于2016年1月、4月、5月分别投资海外公司,用于神经修复、肿瘤和眼科器械等领域的产品扩张,我们认为有利于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如前文所述,我们认为公司外科业务将维持较快增长,而眼科和新产品推广则略需时间。彭博预测2016E/2017E EPS 分别为0.25/0.31港元,目前股价对应16/13倍2016E/2017EPER,我们认为不算明显偏低。
风险提示:i)药品降价幅度大于预期;ii)新产品上市时间晚于预期;iii)与第三方产品生产商合作出现问题;iv)新增销售人员业绩差于预期;v)汇率波动影响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