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美元计价下,中国7月出口同比-4.4%(前值-4.8%),进口同比-12.5%(前值-8.4%),顺差523.1亿(前值481.1亿)。
7月出口降幅收窄至-4.4%(6月-4.8%),季调后数据表现相对更好(-1.5%,前值-3.1%),而人民币计价下出口更是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速扩大(2.9%,前值1.3%)。一是人民币贬值利好钢材等商品出口,二是低基数利好同比增速读数,但技术因素略显不利,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少两天。
出口结构上看,对美降幅收窄明显,欧盟和东盟降幅轻微收窄,对日本和香港出口降幅扩大;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表现相对较好;商品类别看,占比最大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跌幅略有收窄,钢材出口量价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收窄,但仍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衰退。
7月进口降幅超预期(-12.5%),国内需求持续疲软仍是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汇率、技术性因素造成拖累;季调后跌幅收窄至-5.6%,反映真实进口情况仍然偏弱,但没有急剧恶化;同时人民币计价下,进口跌幅扩大至-5.7%(季调后回升至1.8%),反映汇率、技术性因素造成的拖累。一是7月份原油和铜材等商品进口价格同比仍旧处于负增长,其中铁矿石同比跌幅扩大明显。二是7月PMI进口指数连续四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动能指标显示国内需求持续疲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是中游加工机床进口大幅下滑,与制造业投资疲弱等数据相印证,反映实体领域自发性经济活力不足。
预计8月出口低位波动有向下压力,进口存在改善空间,技术性因素利好外(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多两天);出口方面看,一是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连续四个月下滑,7月份已经跌至49.6,出口下行压力不减;二是全球经济弱增长格局仍将持续,外需短期内仍难有明显起色。进口方面看,一是下半年以稳为纲,稳增长下国内需求有提升空间,有利于相关产品进口;二是价格因素拖累有所缓解,原油等价格同比拖累效应可能会有所减轻,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扩张区间小幅上升。